自编学案在选修课上的应用初探

时间:2022-10-11 12:13:14

自编学案在选修课上的应用初探

【摘 要】“学案导学”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在我们学校实行起来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笔者尝试把学案运用到选修课中,以此为契机,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方式优化,增长学生潜能,奠定创新品质基础。

【关键词】学案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选修课

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和需要,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案。

学案的功能有多种,概括起来主要有:①突出重要知识;②提示逻辑框架;③补充学习材料;④替代听课笔记;⑤作为课堂练习;⑥提示活动步骤(即导学);⑦提示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⑧指导学生预习等等。

为什么我们学校迟迟不推行这种教学模式呢?

一、学案实施存在的问题

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学生层次的优劣是决定“学案导学”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据统计,每年中考,我们学校的生源基本上在全县1000名以外,甚至更差。除了部分的智力因素外,笔者认为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高一我们订过《导学案》,这是一本集预学案、导学案、固学案、思学案于一体的辅导用书,但是除了固学案(即课外练习)用的比较多以外,另外的利用率并不高,主要是选择不对恰当的时机:如果在课前做,学生疲于应付上一节课留下的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即使做了,也是草草了事;如果当作正儿八经的作业,又怕学生不肯花时间,对于理科作业,学生普遍认为要计算的才是作业,《导学案》上很多是填空题或思考题,容易被他们忽视;如果在课堂上做,学生会重视起来,可时间不够导致教学进度跟不上。因此《导学案》竟变成了无用武之地,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怎么样用学案,怎么样用好学案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学案在选修课上的应用

2012年秋季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推行,选修课作为深化课改的重点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笔者认为这恰是在我们学校推行“学案导学”的一个契机。

(一)使用学案的必要性

跟必修课的学习不一样,选修课的内容涉及面广,跨度也较大,很多知识点可能是点到即止,因此学生需要借助学案快速地了解章节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的占有资料并迅速的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 高考时化学的很多题目会以信息的形式出现,如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信息无疑是占了很大的优势。“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另外选修课上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来完成学案,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自主学习,并且能从独立体会知识点中获得愉悦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学会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编制学案的要点

1、“问题”是关键

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重在“学上”,以学生为中心,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 。因此学案设计的侧重点应放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上。问题设计是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读、导思的功能,起到“以问导读,以问导思”的作用。

表1 《认识酒精》学案片段

栏目设计 问题设计 学生

活动 目的及效果点评

预习调研 1.通常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到酒精?

2.调研啤酒、葡萄酒、黄酒、白酒中的酒精体积分数 交流展示 学生能够从生活的多个角度进行整理,食品、燃料、药品、实验室等,激活学生既有的认知

情景创设A 3.酒精有哪些用途?

4.酒精有哪些性质?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简单分析得出性质决定用途,性质由结构决定

情景创设B 5.某有机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其蒸气是同温同压下氢气的23倍,2.3g该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0.1mol CO2和2.7g水,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计算

适当动笔计算有利于活跃思维。对于理科学生而言,物质的量的计算贯穿于高中三年

情景创设C 6.已知该有机物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交流、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同分异构现象存在于绝大多数有机物中

2、“情景”是铺垫

学案在编制时要把握好难易程度,“照方抓药”显得过于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过于难又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案应该设计成“跳一跳,够的着”。 问题的设计可以与具体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因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景,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表2 《黄酒杯中喝营养》学案片段

栏目设计 问题设计 学生

活动 目的及效果点评

你知道吗? 1.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阅读了解相关信息 了解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情景创设A 2.榨苹果汁时,由于苹果中含有的Fe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使榨出的果汁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向果汁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就可有效防止果汁变色现象的发生。该事实说明维生素C具有什么性质? 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情景创设B 3.已知维生素C+I2脱氢维生素C+2HI,根据什么现象可以说明维生素C的性质? 交流讨论 为下面的实验设计做好铺垫

情景创设C 4.已经黄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加饭酒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105. 9 mg/kg。设计实验证明黄酒中含有维生素C。 设计实验步骤 层层递进,通过设计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

3、“实践”是提升

学案让学生有了“动脑”、“动口”的机会,笔者认为,一份好的学案还应该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以下是我们在选修课学案中设计的“实践”内容。

表3 《黄酒与化学》选修课学案中的“实践”内容

专题内容 实践设计 目的及效果点评

《酒文化》 找两篇有关酒的诗或词 了解酒的文化,源远流长

《黄酒杯中喝营养》 测定黄酒中的维生素C和葡萄糖 认识到实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西塘黄酒》 调查超市中黄酒的种类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西塘黄酒的制备》 参观西塘黄酒的生产基地 推广地方特色,让地方特色产业和技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酒后驾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 组织学生协助交警查酒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化学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三)实施“学案导学”的过程

1、 学案自学

课堂学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设计好的学案在课堂上发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学生对所学专题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能够完成学案上的绝大部分问题。

2、 小组合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感悟,发表各自的见解,完善对问题的认识。有些专题内容涉及到实验操作,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步骤,讨论可行性,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实验;有些专题内容需要查阅资料,以一己之力获得的资料较少,小组合作可以尽可能多的获得资料,而且获得资料的途径也更丰富,如上网、阅览室、图书馆、市场调查等。

3、 教师辅学

使用学案之后,教师要少讲、精讲,敢于放手少教一些,少说一些,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领悟时间和余地,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时间不够。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4、 展示成果

经过教师的精讲点评后,学生整合、巩固完成学习,并且以口头、书面、多媒体等活动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5、 归纳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予以解决,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逐步形成“学案自学――小组合学――教师辅学”三结合的合理、有效、生动、灵活、新颖的学生主动学习模式。

三、关于“学案导学”的几点思考

1、学生的认识不够

一是学生对选修课的不重视,对于习惯于通过纸笔考试来获取成绩的学生而言,选修课变得轻松容易的多,选修课采用的是自主选课,因此常常会出现学生和教师互不认识的情况,学生把选修课当成了休息课或者是作业课;二是学生的懒惰心理,反正会有小组合学的环节,因此在学案自学部分就马马虎虎,偷工减料。

2、学案编制的内容和程度有待商榷

选修课程是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目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完全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教师对学生不熟悉,很难做到根据具体学情设计学案;选修课到底要让学生学到怎样的程度也有待商榷。

3、教师的负担过重

学案要能够起到导学作用,教师编制学案的水平成了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拿笔者开发的选修课教材《黄酒与化学》而言,其内容涉及到人文、历史、社会实践、生活生产等诸多方面,自然不如对专业课那么得心应手,因而在编制过程中会感觉负担过重。

当然,学案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是唯一途径和最终的目标,一旦学生自主学习广受重视并且蔚然成风,单独搞学案也就没有必要了,学案就可以重归于教学案了。今天提倡自主性学案,正是为了将来不要学案。

参考文献

[1]刘成坤.“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化学教学,2011(3)

[2]陈目.高中化学学案制教学中学案的设计原则【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2年(10)

[3]江敏.浅谈导学案的编制【J】.化学教学,2011(4)

[4]吴俊明.及时升级学案版本 让学生学会自主 更好地减负增效【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2年(7)

上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下一篇:刍议教师现知识结构下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