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教学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运用探讨

时间:2022-10-11 12:03:42

差异性教学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运用探讨

[摘要]:差异性教学是目前教育界越来越重视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简述了差异性教学的定义及作用,提出了差异性教学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践行思路,并对差异性教学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开展的具体方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体育课堂 差异化教学 开放方式

一、引言

高体育课程历来都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的开展再使学生学习基本体育技能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坚韧的良好品质,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但体育课程的成绩与学生的运动天赋、身体素质、个人喜好等关系非常大,而且大部分差异仅靠后天努力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差异化、层次化教学在高中体育课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被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拟通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差异性教学理念,推进高中体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进一步推行,促进高中体育有效课程的构建。

二、差异性教学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践行思路

1.差异化设置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自己身体条件

体育活动的开展,与个人的身体条件的密切程度显著大于其它学科,很多动作甚至有的学生无论如何努力都是无法达到的,比如,篮球、排球中的很多动作,因为身体条件的限制的确无法完成。显然,目前标准化、统一化的课程设置对于很多天赋好的同学显得很简单,而对于领悟能力与天赋教差的同学又显得很难,导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在学习中获得较好的自信心。这种一刀切的教学后果势必造成俗话说的“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取得收获,并在学习中树立自信。比如,一些身体条件非常好,悟性很高的学生,可以在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向体育特长生培养;而一些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就要以锻炼身体为目的,不能运动量过大;而那些在某些运动中有特长的就应该有重点的开发和培养。目的就是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等需要,要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差异化开展教学辅导,人性化设置整个教学过程

不同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或者同样的动作,学习的速度不同,效果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非常好,这其中必然会存在听不懂、做不好的学生。而这时,教师则需要有针对性、差异性的设置问题解答与辅导,而且要积极的给差生以鼓励和赞扬。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切忌不能对于差生一味的挖苦批评,因为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同学们对某些技术动作或者理论知识点掌握最为扎实的部分,一般都是教师曾经表扬过或者肯定过的,甚至于一些兴趣取向都是由于取得了某些进步或成功而受到表扬并获得愉快的体验而形成的。所以在实际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多的对于学生采取先肯定鼓励,而后对于不足部分用合适的方式与角度为学生指出,这才能慢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相反,如果教师以一种课堂支配者的身份出现,对于那些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无法准确掌握动作技术要领一味的讽刺挖苦,只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日趋严重,直接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经过这样差异化的辅导,可进一步使学困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学优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3.差异化进行考核,科学设置考核目标

很长时间以来,高中体育的考核就是理论课一张试卷、一份试题,实践课一套动作、一个标准决定了学生学习好坏。至于成绩为什么好,或者为什么不好,是哪方面的差异,这个基本上很难在试卷或者单纯的动作展示中真实的反映出来。所以,差异化考核的一个改革重点就是要改革考核方式,结合每个层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与标准。比如,有的层级专门是体育动作不协调,那么师应针对每个学生或者每类学生的情况制定除了提高动作协调程度的具体方案;是耐力精神的问题,要加强学生意志品质力的锻炼,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慢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差异性考核不能仅可以在考试、练习进行,还应注重学生体育课程进行过程的评价。此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科学、恰当的全方位评价,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之中加倍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

三、差异性教学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开展的具体方式

差异化教学在高中体育中开展的前提是要摸清每个学生具体的情况,这是开展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步骤。根据现有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一般首先可以通过谈话、现场动作考核演示、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背景、个人能力与兴趣取向、身体条件与天赋等调查清楚。然后依据调查结果把学生的课程设置成及各类型或层次,比如把班里学生根据数学成绩分成A、B、C、D四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班按学生具体成绩重新分小班组合上课。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课后作业分层、考核评价分层等几方面;也可以把班里分成几个教学小组,比如篮球特长组、排球特长组、短跑特长组、综合组等组别,差异性的开展教学和辅导。

四、结语

有学者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正是因为差异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如此多的优势,所以近年来一直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高中体育做为素质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这对于树立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体育课程在学生头脑中的地位都大有裨益。但差异化教学的开展相比传统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付出的工作量要更大,尤其前期的调查分类工作量是巨大的,所以需要学校和教学主管部门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配合,给开展差异化教学的教师从职称考评、工作考核等方面给于恰当的鼓励和引导,切实促进差异性教学在高中体育课程中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要富美.差异化教学策略谈[J].甘肃教育,2011,(13).

[2]孟伟业.浅谈高中数学的差异性教学[EB].

[3]颜明.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科学教育,2011,(2).

上一篇: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 下一篇:浅谈皮划艇运动员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