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学教育中教师的“用心”

时间:2022-10-10 10:21:00

小议中学教育中教师的“用心”

如果留意的话,在中学阶段经常会听到老师间这样的谈话:“这个学生简直没救,连他父母都拿他没办法,我还能怎样?”“做老师已经够辛苦了,我只管教我的课,别的我就不管了。”

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初一女生,受同学委托给老师买礼物,结果被同学怀疑把几块钱班费装进了自己腰包,自己觉得委屈而在学校喝农药自杀。在这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学校一再声明,学生买礼物是自己组织的,学校和老师并不知情。但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借口。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难以背负如此沉重的道德责任,如此声明,也是出于无奈。然而,作为教育者,对于发生在教室的这样的事件,如果之前能多一些留意和关心,怎么会无所察觉?

那么,作为中学教师的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比较单一的,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教师的基本职责限于阐明事理、监督学生,师生之间是直接的传递和接受关系。而在当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向多重性转变:往往是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师生之间可以是同伴关系、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关系以及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

作为教师,如果只管自己的教学,对别的一概不管不问,那样的做法和传统的教书匠没什么分别。而时代需要的是教育者,而不是教书匠。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问题、家庭问题较之以前更复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学生接触到的社会层面越来越宽,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一部分中学生成绩滑坡,不思进取,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学习障碍,成了学困生;有一部分中学生因为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日积月累,最后变成了“问题少年”,甚至走上犯罪或轻生的道路。而作为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如果能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多一些留意和关心,多一些关爱和指导,多一些鼓励和帮助,中学生就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学生李强(化名),艺术生,被视为“问题少年”。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跟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时常面临下岗的压力,微薄的工资不仅要养家糊口,还要负担他的学费、专业课费用。李强从初中开始就经常迟到、逃课,爱说谎,虚荣心强,还有早恋现象。在劝导无效的情况下,很多老师从怒其不争变成坐视不管,他成了老师、同学眼中的异类。上高中之后,分在我班,我就把他归到“问题学生”里面,很少关注他,只是在他经常性的迟到、早退之后,进行所谓的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可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一次上完课后,我正要走出教室,李强跑过来,我本以为他要问问题,很奇怪,他却高兴地说:“老师,我请你吃东西吧,我自己挣的钱。”我不禁疑惑起来,说:“好啊,不过你得告诉我,怎么挣的钱?”李强兴奋地说:“这是我演出挣的,乐队的老师还夸我呢。”我当时想,这个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热爱音乐,在一些方面还是很懂事的。有了这样的认识转变,在以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就有意识地多给他一些发言和表现的机会,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他;像朋友似的跟他聊天,鼓励他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同时做其他同学的工作,让他们多帮他。慢慢地我发现他逃课的次数少了,迟到的频率也在降低,参加班级活动更积极了,与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更融洽了。

这使我想到,作为老师,对李强这个孩子仅仅多了一些真诚的关注和信任,就能使他发生如此大的转变,让他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健康和更踏实,让他更有信心去设计和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更用心一些,更宽容一些,岂不是更能提升我们的职业价值?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岂不是又多了一些良师益友?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在健康人格、良好品德、良好习惯等的养成方面,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作为教师,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应该多一分耐心和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我们应该做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和伙伴,而不是单纯的教书者。

只有我们对教学和教育抱有极大的热情,努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用心去做,与学生形成友好的信赖关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才能在新课改背景下真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上一篇:浅谈高中地理 有效备课 下一篇:高中政治课堂资源开发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