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10-10 09:51:50

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胃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n=24)。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第15 d抽取外周血测定NK细胞活性、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CD4+/CD8+、免疫球蛋白。结果 入院后第1天两组患者NK细胞活性、CD4+、CD4+/CD8+、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d干预组术后NK细胞活性、CD4+、CD4+/CD8+、IgG、IgM水平明显上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胃癌患者免疫力,减轻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

【关键词】 胃癌; 心理行为干预; 免疫功能

胃癌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常见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进入晚期。许多患者在诊断出胃癌后,表现出高度焦虑的情绪,产生强烈的心理与生理应激反应,并可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1~3]。在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今天,应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需要和精神安慰。调动人体积极的心理活动以诱导机体良性生理反应,充分发挥机体自我稳定的功能,有助于维护机体正常的防御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4]。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6.6岁。经病理确诊为晚期胃癌,均为初次发现住院治疗,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否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其他免疫缺陷病;无服用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史,无精神病史。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24),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行为方法 干预组及对照组均接受相同治疗及护理,干预组由专门训练的责任护士做7 d的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而对照组只作一般性解释。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及内容如下:(1)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述说,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详细介绍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诊治方法、疗效,以利患者配合治疗。安排与恢复顺利的胃癌患者同住一室,安排家属及时探视,亲朋好友的安慰和鼓励,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讲解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及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中所起的作用。(3)指导患者如何识别负性情绪及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技巧。帮助患者识别、纠正错误认知,指导患者逐步矫正不良情绪。(4)放松静坐法:嘱患者闭目静坐,两手自然放在膝上,注意力集中在两脚心上,均匀而平缓地深呼吸3~4 min,然后再缓慢睁开双眼,重复3~4次,达到全身放松;(5)催眠暗示:让患者睡在安静的催眠床上,带上耳机,聆听放松催眠曲,在催眠曲的诱导下使患者进入半睡眠状态,达到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目的。1次/d,每次45 min。(6)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性地进行处理:①对于孤独寂寞者,进行心理安慰,同时配合社会及家庭的支持,消除自卑感,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平衡。②对悲观失望者,向患者说清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③对于恐惧者用和蔼的态度结合自己治愈的具体病例,说明癌症并非不治之症,消除患者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毅力,配合治疗。

1.3 检测指标 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第15天抽取外周血测定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CD4+/CD8+、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用亲合素-生物素-复合物法测定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CD4+/CD8+;NK细胞活性测定采用3H标记胸腺嘧啶苷渗入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测定血清中IgG和IgM的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T细胞亚群百分值变化 对照组和干预组各研究对象入院后第1天,T细胞亚群百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15 dNK细胞活性、CD4+及CD4+/CD8+明显上升,与入院后第1天及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 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值测定 入院后第1天对照组和干预病组各研究对象的NK细胞活性及IgM、IgG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第15天细胞活性及IgG、IgM都有所上升,与入院后第1天及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对人体不仅是躯体上的创伤,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创伤[1,2]。在其诊断治疗过程中,90%以上患者有各种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烦躁、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最后引起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将心理因素、免疫功能改变和健康状况的改变联系到一起。他们已成功地展示了应激和其他心理因素能抑制免疫功能,包括免疫细胞功能和特异性抗体的功能等[3]。人体免疫系统并非一个功能自主单位,在应激反应过程中,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着双向性调节。心理-神经-免疫机制是最新认识的心身中介机制,即确认心理应激对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3~5]。心理应激可引起体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分泌皮质醇,儿茶酚胺等应激激素大量增加,继而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炎症反应过度增强等免疫功能紊乱,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本研究采用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分别测定胃癌患者入院后第1天和第15天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动态变化。在细胞免疫方面,对照组和干预组入院后第1天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第15天NK细胞活性、CD4+及CD4+/CD8+明显上升;体液免疫方面,对照组和干预组组各研究对象入院后第1天,IgG和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治疗15 d后,干预组IgG、IgM都有所上升。以上结果表明,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全身免疫功能产生了影响,CD4+细胞的升高,显示Th细胞免疫活性增强,CD4+/CD8+比值的升高,说明机体免疫呈正向调节状态,自体细胞免疫调节网络出现增强优势。本研究结果提示,胃癌患者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低下,通过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可以减轻胃癌患者的焦虑不安、恐惧等情绪异常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减轻了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常常伴有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而免疫功能低下是胃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对胃癌患者在选择手术和放化疗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心理治疗。通过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不仅缓解了胃癌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减轻了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对积极控制胃癌的复发、转移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崔一萍,李明.胃癌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表现及其对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00-7102.

[2] 梁春华,冯红,张惠芬,等.胃癌患者心理行为干预方法探讨.河北医药,2009,31(l3):1676-1677.

[3] 张连秋,林长虹,王晓秋.心理干预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吉林医学,2010,31(2):264.

[4] 张娟,王桂香.胃癌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的行为干预作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9,7(23):111-112.

[5] 徐霞.心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7(23):111-112,2182-2183.

(收稿日期:2010-12-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健康教育在预防口腔疾病中的作用 下一篇:人类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