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时间:2022-10-10 09:25:16

探索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班级管理是所有高校管理不可避免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活、学习、交流、活动等的基本单位,班集体承载着一个群体的希望、价值,甚至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实践证明,一个先进的集体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大学生不断奋发图强,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班级管理,精神面貌,氛围

一、新时期,班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班集体是由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组成的,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接受不同教育方法,他们的意识多元化是班级管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政治追求、爱国理念、就业取向、道德评判等都产生了不同的分歧,有的积极向上、有的消极遁世、有的则显迷茫。加之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使得班级管理这一集体意识与行为相对较难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每个大学生摒弃成见,以大局为重,无论是在管理、目标、活动,还是在意识形态上统一思想。结构的复杂化使得意识的多元化有了客观的背景与条件,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地域生活习惯的差异,家庭环境影响的差异等等,使得大学生在理念上必然存在分歧。独生子女的普遍性,让有的学生的优越感尤然而生;物质生活的丰富,及大地冲击了原有的艰苦朴素的价值取向;南北文化的差异,应运而生的也许是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一切都是冲击班级管理的一个客观条件。

学校管理模式的多元化,也在向班级管理提出挑战,学分制的实施,让班级的组合变成了共同选课修学分的组合,传统的统一管理模式正在走向不同模式的班级多元化趋势,主题班会、主题团日、学术报告、专业活动,都要避开所有学生的上课时间,显得难以把控。

二、班级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辅导员的引领是班级建设的基本保障

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按照国家16号文件是师生比例1:200,作为辅导员不仅仅担任思想辅导员的角色,还要担任学业的引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确保班级建设的稳定性,辅导员配备是否到位,综合素质是否过硬,都关乎到班级建设工作是否能有效的开展。作为辅导员,通过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因此辅导员自身的素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要在配足辅导员的情况下,不断安排辅导员在自身能力、业务上的提高,给辅导员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在繁忙的日常管理中,由于琐事太多,辅导员日常事务的角色冲击了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深度与力度,“疲奔波,临时救火”成了目前高校辅导员的普遍现象。切实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政治理论素养,经辅导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让辅导员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工作,是班级建设的基本保障。

(二)班级的共同目标是班级建设的核心

班级的共同目标就是一个集体统一的思想目标、学习目标、生活目标、活动目标,承载着一个集体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理想与信念。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是张扬个性的一代,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多少会冲击集体价值观的利益,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新的理想、信念、目标来进行调试。班级中的共同目标是学生在四年生活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目标的制定、实施、监督都体现了集体主义观念在一个群体中的作用,所以班级的共同目标是班级精神生活的方向,承载着引导大学生的重要作用。一个优秀的集体应该有着远大的目标,而这些远大目标又是有着阶段性的小目标,只有拥有不断要达到的目标,也会展现这个集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适时地调整,都要通过集体每一个人的集思广益,在这个过程中才会正正体现集体的力量与价值。

(三)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班级建设的动力

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是衔接老师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桥梁,党员与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班级工作是否能开展与推动,学生党员与干部在班级建设中起到了引领思想、带动学习、传递精神、协助管理的重要作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都要依靠学生党员干部的参与与协助。学生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是班级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在班级中有着思想引领、学习标兵、生活模范、工作桥梁的作用,而这些都是班级建设的动力源泉。

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班级建设的引领效果。首先要在思想上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这些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通过党校培班、讲座、报告等,将党的理论知识渗透到这些学生中去;其次在学习上,督促这些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参加专业竞赛,加强学生与授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尽最大能力学习;在生活上,号召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关心其他同学的生活,建立互帮、互助小组;在工作方面,也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工作方法、态度等方面的指导,让这些学生切实做好师生桥梁的作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建设的平台

班级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部分,通过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能够看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开展的深度与力度。所以因为学习、活动而组建的班级体是班级学生之间交流的直接平台,是班级建设的基本要求,主题班会、团会,文艺演出、专业竞赛、社会实践等都要通过班级这个平台来实现。班级体作为一个集体单位,承载着链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校的办学理念、各院系的专业建设、以及班级建设的总体目标,都要通过开展一系列报告、讲座、文化活动来体现,班级建设在其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公寓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有力补充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阵地,由于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寝室度过,因此把握公寓文化建设的平台对班级管理起着有力的补充,因为班级管理的时效性和有限性,学生在生活中所展现的精神面貌比较有限,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开展公寓文化活动来推动。公寓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班级学习风气的养成,公寓文化建设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辅导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进公寓、专业活动进公寓、以及文体活动进公寓等载体,增强班级管理的凝聚力。

总之,班级建设的工作内容复杂,要求长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一个良好的集体,首先要求思想上积极、学业上不断进步、生活作风过硬、工作踏实稳健,综合了学校、院系、老师、学生个人共同的目标和愿望,也要求发挥各方面积极的作用,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与重视。

上一篇:基于知识经济下的经济管理体制创新思路探讨 下一篇:浅谈比较阅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