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非智力发展的因素

时间:2022-10-10 08:44:17

浅析影响非智力发展的因素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回顾,展示了影响非智力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智力 大学生 英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外语作为一门交流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什么有些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学习不一定很好,最终也未必成才?而有些智力水平中等的学生,反而学习很好,最终也能成材。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事实,然而,对于非智力因素,它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性格与意志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语言天分和智力水平的差异是存在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差异并不明显。美国心理学家特曼曾对1000多名学生进行了64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有成就的人并不是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抱负、能吃苦、有恒心的人,这就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影响非智力发展的一些因素和在英语学习中怎么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成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二、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组成要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三种,有人认为是四种、五种乃至十几种。

申继亮先生认为非智力因素由三个种类组成:(1)个性倾向性;(2)情感和意志;(3)气质。

郑希付先生认为非智力因素包括:(1)个性;(2)情感;(3)意志;(4)自我意识。

燕国材先生认为非智力因素包括三个层次:(1)从广义上讲,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总称为非智力因素。(2)从狭义上讲,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3)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10项因素,即成就动机、成就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自信、自尊心、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好胜心。

根据上面诸多专家的研究,不难看出,大家的观点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大体上来说,非智力因素都包括个性、情感、意志、气质,而燕国材先生的概念更进一步阐述了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除了智力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从狭义上讲,它只包含心理因素中的部分要素,即与智力有关的心理因素不在非智力因素之列。燕国材先生的观点肯定了前面两个专家的观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的观点更加全面。

三、影响非智力发展的因素

智力是有不同层次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在全人口中表现为从低到高的常态分布状况,即两头小、中间大。在北京和上海取样调查中表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智力发育低常的约占3%,智力超常的约占1%。除低常和超常外,绝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属于智力正常水平。同样,在一个教学班中,所谓“弱智”和所谓“神童”都是比较罕见的。虽然目前对智力和语言天赋已有较接近的看法,但没有获得准确的定义,而且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工具对智力和语言天赋作出可靠的测量,所以讨论智力因素及语言天赋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效的影响,对于整体来说,意义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和兴趣、情感、性格与意志等。只有调动这些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并且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

何为动机?即支配人的行为的直接内部动力。英语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因和目的。外语学习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待学习英语的态度、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学习英语付出的努力。试验证明,具备明确外语学习动机的学生和缺乏明确动机的学生的成绩具有明显的差距。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用途十分广。目前国内很多人学习英语,他们学习的动机都不一样,有人为了通过考试取得文凭,有人为了升职,有人为了出国,有人为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或科学文化,还有人对英语语言本身产生兴趣。

不难看出,学英语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为表层的物质刺激,例如为了文凭、出国等,称为表层动机。(2)为深层的非物质刺激,例如因为兴趣、增加知识等,称为深层动机。在我们国际教育学院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表层动机是要通过雅思考试(出国的英语考试),用来出国之用。很多同学在上甲课做乙事,要到雅思考试了,利用其他课的一切时间来看雅思书,考试一考完,书丢掉一边。很少看到有同学是为了增加知识,自主自觉地学习。不难看出,表层动机没有深层动机所具有的持久性,因为表层的刺激有一定的时限。文凭拿到手了,考试通过了,表层动机就失去了它的时限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深层的动机来源于对所学的东西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助于对所学科目的认识,认识的深化又有助于激发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就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当然也丧失学习的恒心和毅力。目前大学里面有些学生在高中成绩比较好的,到了大学后觉得玩的时间到了,随着难度的加大,缺乏毅力去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于是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减,有个别的学生甚至完全放弃英语学习。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若不坚持学习并且运用,肯定会退化。英语的学习需要课内外持续不断的大量的实践。如果学生没有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主动性,这项任务是难以完成的。

怎样激发英语学习的动机呢?起初,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小而具体的目标。一旦成功,就及时地自我奖励。例如,我们学院最近组织的口语实习,大家到阳朔街头对外国人进行采访,并且进行话剧比赛,到当地的酒吧体验外国的文化。这些口语实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学生反映收获很大,有些同学甚至回到宾馆,和同学之间还一直用英语交流。有的同学还说,在这次口语实习中所说的英语比他在大学两年里说的英语都多。在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你会逐步发现自己进步了,这时你才能体会到学习英语给你带来的快乐,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动机才会越来越强。

(二)性格与意志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来说,性格外向、自信心强、认真负责、肯钻研的学生的外语成绩好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懒惰的学生。意志是表现在行动中为达到目的而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性格和意志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试验证明,多数学生的外语成绩与他们的自身性格和意志品质有关。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漫长的,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英语学习,如果一段时间不接触英语,很多单词很快地遗忘。丰富的词汇、复杂的语法,这些内容的掌握都需要耐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坚持到底的劲头。英语学习和物理学习有很大差异,物理的学习属于章节性的,你弄懂了物理的一个章节的内容,这个方面的内容都弄懂了,而英语的学习不一样,词汇、语音和语法,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这些内容的掌握都需要学习者持久的耐心和耐力。

学困生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和挫折,这无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件充满困难和挫折的事情,英语又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根据这个情况,我院对学生上课做了一个规定,固定了听力课的位置,在排座位的时候我们有意识地把差生和好生排在一起。上了几次课之后,发现上课的效果比以前要好。我们希望通过固定座位,优等生能够带动后进生,帮助后进生。

另外,为了促进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推行多种方法评定学生的英语成绩,国际教育学院决定在原有评定学生《综合英语》课程成绩的基础上,试行背诵英语课文为评定学生成绩的补充办法。具体考核补充办法如下:《综合英语》课程期末考试考核补充方式:学生以自愿申请背诵15篇指定英语课文的成绩代替《综合英语》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推行这种方法后,来背诵课文的人确实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在情景中循序渐进,合理上升,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通过不断的磨炼,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学习困难,这样,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就会逐渐提高。起初,我们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小而具体的目标,一旦成功,就进行相应的奖励。在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慢慢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成绩也不断提高。

(三)环境因素

除了学生本身的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境因素。

1.班集体方面。资料表明,班集体对后进生的影响最大。其中后进生的个体参照者、后进生的交往小圈子、班级内部心理环境对后进生有很大作用。以新进来的大一学生为例,好的班风会带动着班集体的差生学习。

2.家庭方面。受家庭影响而成为后进生的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或政治地位高,缺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精神,上进心不强。以国际教育为例,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加上基础比较差,这些学生普遍上进心不强,得过且过。另一类是家长是个体户,需要帮手,因此经常缺课。

3.英语教学环境。英语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及教学方法。当然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每位教师都不尽相同,真是“各有千秋”。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其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消极的。例如,外教课无论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方面,中国老师都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英语环境。我院的学生普遍比其他院的学生听力好。

4.社会环境。当前,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缺乏目标和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自身方面和环境方面两个方面。如何利用非智力因素学好英语?总结如下:学习动机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其次磨炼意志是学好英语的保证,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高校英语教师应该立足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条件,并在教学上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的差异,采取必要的措施及给予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争取学习上的最大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子卓.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3]武怀堂.思想教育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燕国材.智力与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5]Allwright,R.L.New Direc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Hongkong Press,1975:96-109.

[6]Burroughs,G.E.R.Under Standing Research in Education[M].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1970.

[7]Candlin,C.N.Th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of English[M].London:Longman,1981.

[8]Child,Dennis.Psychology and the teacher[M].Great Britain:Butler & Tanner Ltd,Frome and London,1981.

上一篇:也谈移动Agent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增强学生史学情愫,提高历史教学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