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幸福吗?

时间:2022-10-10 08:22:27

老师,你幸福吗?

以自编问卷对广州市H区416名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认可度,能从学校生活中获得幸福,对教育生活整体上持满意态度。调查提示,促进教师幸福生活的基本路径有:大力推崇师道,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优化学校管理与服务,为教师创建幸福的组织环境;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体面职业生活。

职业幸福感;教师幸福;师德教育;调查分析

G41

A

2095-1183(2017)03-00-04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活动是师生同构的幸福性活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幸福奠基。但只有教师自身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和阳光,体悟到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付出,他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才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让学生从教育中收获幸福。[1]可以说,没有幸福的教师,无以造就幸福的学生,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然而近年来,“上级部门克扣教师工资”“教师因怀孕被学校开除”“教师被学生殴打致死致伤”“教师在占道摊位上买菜被全县通报批评”“教师因过度疲劳突发性死亡”等等事件的曝光,让教师首当其冲地成为了社会各界诟病教育的靶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似乎变得黯然无光。如何客观地认识当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而找到教师幸福的实现路径?这已成为教育界必须正视和努力探索的课题。基于此,我们对广州市H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工具与过程

(一)调查工具

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问卷内容综合了教师职业生活的特点,并依据“主观幸福感(SWB)流派”关于幸福的相关论证而设计。第一个维度是“职业认同度”。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根本因素。有研究指出,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内心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与意义的认定,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强,就越会以积极主动、愉悦的心态投入这项职业,化解各种压力和矛盾,并从心里爱上这一职业,甚至在思想上进一步升华,把从事教师职业当作一种幸福和崇高的事业。[2]第二个维度是“学校生活幸福度”。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地方,是教师生命活动得以开展的场所,教师在学校的幸福度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3]因此,在探究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过程中,学校生活幸福度是最真实的参考因素。第三个维度是“教育生活整体幸福度”,即教师对幸福感作的总体性自我评价。依照这一思路,结合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我们设计了具体题目(见表1)。在心理学上,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具体包括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部分,其中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独立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性指标;而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则相对独立。[4]在题目设计上,我们将代表生活总体质量的生活满意度归在“教育生活整体满意度”维度下,设计了“请您给目前自己的幸福感打分”一题,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则共同包含于“职业认可度”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两个维度下。问卷的选项设置使用五级量表。

(二)被

本次调查的主试是教育部“国培计划”(2016)师德培训者研修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在被试的选择上,为避免人口学因素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我们在任教科目、任教阶段、教龄等教师的人口学特点上力求平衡。选取了来自广州市H区的416名教师,任教科目囊括了中小学所有的教学科目;在学段分布上,小学教师占33%,初中教师占39%,高中老师占28%;在教龄分布上,0-5年教龄的教师占18%,5-10年教龄的教师占19%,10-15年教龄的教师占21%,15-20年教龄的教师占20%,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22%。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职业认同度:大多数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较高

调查显示,在“职业认同度”维度下的题目中,正性情感题目的有效性选项比值(“非常同意”与“同意”百分比之和)都较高:“我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有效性选项比值为93%,“我非常希望在教师这个行业事业有成”的有效性选项比值为92%,“教师是一个值得为之工作一辈子的理想职业”的有效性选项比值为81%;负性情感题目中的有效性选项的比值都较低:“假如我不工作也有足够的钱,我不会继续做教师”的有效性选项比值为19%,“如果另一种职业能够提供比现在工作更高的收入,我可能会考虑转行”的有效性选项比值为22%(见表2)。

从中不难看出,即使当前教师的工资水平真如某些研究所论证,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排名居中后,与人均GNP的比值远低于合理水平,[5]大部分教师依然不会因为较低的经济收益而主动放弃这份职业。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拥有较高的认同度,视广育桃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无可替代的幸福与快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度,唯有如此,教师才可能从工作中收获幸福,进而愿意为教育执鞭坠镫,肩负起自已的历史使命。然而,诚如美国学者海克・威廉在其著作《教师角色》中所描述的那样,教师背负了太多角色:鼓励的角色、互补的角色、给予的角色、互动的角色、试验者的角色、创造的角色、计划的角色、专业人员的角色等等。[6]这不禁让人担忧:在众多的角色压力下,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会高吗?如果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又从何谈起?教师应承担起的历史使命又该如何处理?这一调查结果,或许可以让那些为上述问题惆怅满怀者感到慰藉。

(二)学校生活幸福度:大部分教师都能从学校生活中获得幸福

调查显示,在“学校生活幸福度”维度下的题目中,正性情感题目的有效性选项比值都在83%以上,如“我为在这个学校工作而感到自豪”的有效性选项比值为92%;“学校的发展对我而言很重要” 的有效性选项比值为94%;“我对学校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的有效性选项比值为87%。负性情感题目的有效性选项比值都在19%以下:“我觉得学校没有实现教书育人的使命”的有效性比值为19%,“学校领导并不关心我的事情”的有效性比值为16%(见表3)。

由上可知,大部分教师对所在学校较为满意,在学校中能收获较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良好的专业发展平台,认为其在学校中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是个人理想中的教育工作,并愿意将学校的发展与个人发展密切相连。这说明,广州市H区的大多数教师收获了个人理想中的幸福的学校生活。学校是教师开展正式性职业生活的场所,教师在学校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与价值,也是为了收获幸福的学校生活,进而享有幸福的职业生活。可以说,追求学校生活的幸福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没有幸福的学校生活,教师如果想拥有幸福的职业生活将是件举步维艰的事情。因此,这一结果令人备感欣慰。

(三)教育生活整体幸福度:大多数教师持满意态度

调查显示,在“教育生活整体幸福度”维度下,为目前自己的幸福感打3分以上的教师占88%,平均分为3.84(见表4)。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个人的教育生活持认可、肯定的态度。回顾上文不难发现,该结果与“职业认同度”“学校生活幸福度”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综合“职业认同度”“学校生活幸福度”“教育生活整体满意度”的分析结果可知,广州市H区大多数教师的幸福感都较高。这一结果与当前部分媒体所报道的不尽一致。这说明,极少数媒体可能因为调查区域、样本量、调查方式、调查主体以及追求点击率等原因,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报道有失偏颇。对于这类信息,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但也不能偏听偏信,而要科学辩证地看待,不可因此对中国的教师与教育丢失信心。

四、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我们认为,想要教师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或可尝试从以下三点着手。

(一)大力推崇师道,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度

职业认同度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根本因素,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必须从提升职业认同度开始,而师道对教师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常常是根本性的。合乎常态的师道,会使教师较易从教育教学工作中收获归宿感与满足感,从而拥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度,职业幸福感也顺应提升。魏书生认为,教师的工作尽管又苦又累,但是因为能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的感情、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确实是一项很吸引人的工作。[7]从他对教师的这番认知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师道的认知与职业认同度处于高端层次――这是他收获幸福荣耀的教育生活的根基。广州市H区大多数教师幸福感较高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该区不仅严把教师招聘关,选择师道观念正确的人来从事教育事业,而且经常举办以“师道”为主题的教师培训活动,保证了在岗的大多数教师都拥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度。可以说,大力推崇师道,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是助力教师享受幸福教育生活的前提。

(二)优化学校管理与服务,为教师创建幸福的M织环境

学校生活的幸福度是探究教师真实职业生活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广州市H区教师幸福感较高的重要原因,便是教育局十分重视优化学校管理与服务,为教师创建了良好的组织环境。当前,要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就必须优化管理服务。[8]但究竟应该如何优化学校管理与服务呢?结合当前的相关政策与广州市H区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第一,要注意聆听普通教师的声音,关怀教师,尽可能地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第二,加大教师教育的资金投入,扩大覆盖面,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平台,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第三,经常性地审视与教育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使本区的教育管理更科学化、人性化;第四,努力加快学校管办评分离的步伐,增加学校的办学自,减少学校不必要的行政性事务,优化评价体系。

(三)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体面生活

古人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克思也强调,“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生活。为了生活,就需要吃喝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9]。广州市H区多数教师拥有较高的幸福感,表示不会轻易背弃教师岗位,与该区十分重视教师的工资待遇也不无关系。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此指出,安贫乐道虽是自古以来社会与国家对教师职业的道德感召和要求,但在新的社会条件与时代背景下,各地市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则应当努力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生活有保障,做到富足而乐道。否则,教师的职业幸福将因缺少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无从谈起。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社会经济待遇,让教师体面地生活,安安心心地做一名启迪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教育工作者,势在必行。

致谢

感谢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6)师德培训者研修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研修班(高校研究者、省级培训机构培训者班和一线优秀教师班)项目组全体人员的大力支持,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全体参训教师在调查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3]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长沙:岳麓书社,2014:3.

[2]孙钰华.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71-73.

[4]严标宾,郑雪,邱林.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4):96-109.

[5]杜育红,刘平,杜屏.中国教育行业工资水平的纵向分析(1978-2010) [J].教师教育研究,2013(7):13-19.

[6][美]海克.威廉.教师角色[M].桂冠前瞻教育丛书编译组,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9.

[7]魏书生.教师劳动的三重收获[J].青年教师,2009(4):12-14.

[8]陈宝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N].人民日报,2016-12-8(11).

[9]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上一篇: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下一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