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悲剧的审美体验

时间:2022-10-10 08:21:48

不同悲剧的审美体验

《俄狄浦斯王》和《哈姆莱特》都十分经典,但给人带来的审美体验却迥然不同:读完《俄狄浦斯王》,读者会产生郁结感和悲怆感;读完《哈姆莱特》,则会产生舒心感和豪壮感。那么这种不同的悲剧效应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其悲剧特征。

从主要情节来看,《俄狄浦斯王》和《哈姆莱特》都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从神灵示警写起,是它们的共同点。但《俄狄浦斯王》叙写了俄狄浦斯侦缉杀害原忒拜王拉伊奥斯凶手的过程,故事紧凑集中,不枝不蔓又一波三折,而最终的结局却是侦缉者即为施暴者,而施暴者的罪行不只违法而且。这种应验式的结局让人感到命运捉弄人,神灵的意志难以抗拒,个人努力的渺小。而《哈姆莱特》则描述哈姆莱特为父亲复仇的过程,情节层层铺垫,层层推进,高潮迭起,最后残佞之人被处决,哈姆莱特也遭毒手,可谓玉石俱焚。好人遭殃,当然让人扼腕;但恶有恶报,正义终于战胜邪恶,更加大快人心。

从分支情节来看,《俄狄浦斯王》采用歌队歌唱的方式,起到了舒缓情节、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主题的作用,歌词融入了较多的神灵的因素,使戏剧更显凝重。《哈姆莱特》的分支情节则要丰富得多,如雷欧提斯对奥菲莉娅的叮嘱,波洛涅斯对雷欧提斯的交代,波洛涅斯对奥菲莉娅的教训,波洛涅斯安排仆人雷奈尔多打探留学法国的儿子的品行等,都极富生活情趣,读起来轻松畅快。

从语言运用来看,《俄狄浦斯王》语言简洁,凝重,质朴,神灵的预言贯串始终,类似“他将成为和他同住的儿女的父兄,他生母的丈夫,他父亲的凶手”式的谶语和咒语随处可见。而《哈姆莱特》的台词华丽,新奇,甚至有些滑稽和俏皮。如“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这些台词歌颂了高贵的人性,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从时代背景来看,《俄狄浦斯王》表现了人类刚刚脱离神话时代进入英雄时代的无助感,反映了生产力不发达时代人类难以摆脱自然力控制的宿命。其戏剧冲突在人和神灵(实质是神化的自然)之间展开,结局只能是悲剧性的,并且是先验的悲剧。而《哈姆莱特》则表现了人类进入文艺复兴时代弘扬人性的高昂意气。在这时,人们逐渐摆脱神权的束缚,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心,其戏剧冲突围绕正义和邪恶展开,并且以正义战胜邪恶为最终结局,既壮烈又鼓舞人心。

总之,从两部悲剧的不同审美体验中,我们能看到戏剧演进的过程,更能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

上一篇:真情一曲颂英雄 下一篇:每一朵花,都有灿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