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式男装结构设计特色与变化

时间:2022-10-10 08:03:45

近现代中式男装结构设计特色与变化

摘要:得益于历史的积淀和满汉文化的融合,清代的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马蹄袖、长袍马褂等最有特色的清代男子服饰,随着近年来清宫戏的火爆,逐渐让人们耳熟能详。二十世纪初期跟民国初期新出现的学生装、中山装都广为流行,中式男子服饰进入了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时代。本文探讨了近现代男装结构设计的特色与变化。

关键词:中式男装 结构 款式特色与变化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65

鸦片战争撞开了中国闭关紧锁的大门,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即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满清帝国三百年的统治。那个特殊时代服装的变革是中国服饰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服饰的变化,标志了满清帝国的终结和共和政体的建立,男装从袍、褂到中山装、学生装,都体现了近现代男装的特色,从此开始了中国服饰史上崭新的一页。

1 清朝末期男子服装

清朝服饰变革(以男子服饰为主)是中国两千余年君主集权制中一次大的服饰变革,也是最为激烈的服饰变革。从整个服饰发展史来看,清代服饰形制,是中国历代服饰中最庞杂、繁缛的,常被西方人误以为满清服饰即中华民族服饰之代表。男子服装总体分为上装和下装两个体系,其结构变化更是丰富多样。

清朝王朝建立以后,在原有满族的基础上并吸纳明朝服制的某些典章制度先后制定各种冠服制度的形制。但在服装形制上,仍保留满族有马蹄袖的右衽窄袖紧身袍形式,到了晚清,大的服装形制也没有发生特别的变化,上装主要包括了长袍、马褂等常服。

2 二十世纪初男子服装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西式服装伴随西方文化一起涌入中国。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传统的长衫、马褂、皮鞋、礼帽,抑或是新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装、中山装,都广为流行,中国服饰进入了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时代。

2.1 二十世纪初期

男子最普遍的服装是长袍(长衫)和马褂,它们延续了清朝末期的服装特色,都是比较正规的服饰,在款式、质地、颜色和尺寸上都有一定的格式,所以它们都可以被作为礼服来穿。但是长衫和马褂又都可以当作便服来穿,无论身份如何,高官也好,贫民也罢,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以敞开来穿。用作礼服的长袍多采用蓝色,右衽大襟,长及脚踝。袖子的长度和马褂是一样的,两侧的下摆处各开长衩。

2.2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一种学生装,沿用了西式服装三片身和袖身分开裁剪的服装式样,显示当时青年学生的朝气蓬勃、庄重文雅感,当时在广大青年和学生中广为流行。它一般不用翻领,只有一条窄而低的立领,不系领带、领结。在衣服的正面下方左右各有一个暗袋,左侧的胸前还有一只外贴兜袋。我国典型的中式男装――民国时期的中山装就是由此衍变而来的。

3 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男子服装

3.1 中山装的历史意义

中山装的由来,据说是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服装在实用上亦有缺点。中山装的设计还有一定含义的:五个扣代表五权分立,四个兜代表礼、义、廉、耻,袖口钉三个扣代表三权主义。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中山装因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1929年,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如今中山装已成为我国男装的代表。甚至曾一度被世界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服”。

3.2 解放初期男子服装

建国以后的中山装受时尚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列宁装的影响,在款式上有了新的变化,如翻折领的领尖变尖了,单排7粒扣变为5粒扣,上下贴袋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简化处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红都时装公司特级工艺师田阿桐在为领袖制作服装时,在中山装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制,为体现的高大伟岸的形体和非凡的气度,将领型、袖型、口袋和前后身的板型都重新作了修订和调整,使之更加大气、高贵,强化其东方文化的新风貌。穿着中山装,国民一度找回了失落了一个世纪的自信。

4 近现代男装结构变化的诱因

4.1 政治因素

辛亥革命了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作为封建主义规章的礼制也随之瓦解。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服装制作的四条原则:“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就使得人们的穿着彻底摆脱等级制度和政治伦理的干预,使着装与现代文明接轨。

4.2 经济因素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和早期资本主义的发生,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变化,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也开始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新阶段。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生活的需要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过来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准备。经济的发展水平,常常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活和流行时尚,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观念与生活服饰带来了新的变化;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产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在服饰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时代风格。因此,经济因素也是近现代中式男装变化的一个关键点。

4.3 文化因素

服饰是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也许近现代中式男装在不断变化的同时,并未意识到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猛烈撞击和前所未有的意义。在全世界多种现代化类型的一般性认识中,中国长期占有引人注目的地位,中国5000年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于今日的国际环境之中,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首先在物质领域与其他发达国家趋向统一。

在中国的服装产业蓬勃发展、形形的服装一路增光添彩的今天,中山装却早早地退出了常式礼服的历史舞台。偶尔,传媒上有国家领导人身着中山装参加国际重要会议的身影,或有人穿着中山装参加国际性颁奖典礼,等等消息。从这些有关中式服装报道的凤毛麟角中,我们感受着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近现代中式服装最后的一点执着与不舍,才明白自己的文化血脉的传承中,其实早已有了深深的烙印。

参考文献:

[1]杨以雄.服装市场营销[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李俊.服装商品企划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刘晓刚.时装设计艺术[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高格.细说中国服饰[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培培,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启东 226200

上一篇:“校医合作,1+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营造优良体育环境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