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顺口溜给小学数学学习提鲜

时间:2022-10-10 07:55:31

用顺口溜给小学数学学习提鲜

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感知上还不精确、注意力也不够持久稳定,这样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兴趣来推动,情绪来激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数学知识、表达理解、应用创新等方面融合,将学生的状态、心态调整到最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抽象,逻辑严谨和应用广泛。但顺口溜具有语言简洁、内容浅显、活泼生动的特点。两者之间乍一看有比较大的差异。然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通过编排一些简短,内容浅显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数学知识鲜活起来,听起来有趣味,读起来易上口,记忆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和深刻,数学中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也得到适当缓解。在学习生活中引入顺口溜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本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笔者在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尝试收集,整理和运用顺口溜,致力将顺口溜带进课堂,让顺口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起到提鲜的作用,以下是我对顺口溜进人数学课堂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上口顺口溜,让数学学习化繁为简

低年级,由于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的限制,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还不完全,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这时候教师往往只能依赖反复的训练和讲解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有时却是事倍功半。

随着知识的积累,顺口溜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升级,比如中高年级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这样总结:“读题审题仔细看,中间问题是关键。数量关系一找准,复杂步骤变简单。抓住中间想两头,轻松答题乐悠悠。”这则顺口溜告诉我们要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确定中间问题是关键,只要正确解答了中间问题,再联系已知条件,合理列式,那么两步和两步以上的看似复杂的问题也就化繁为简了。学生学习时也会发现,只要用心;只要抓住主线,千变万化的数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童趣顺口溜。让数学学习积极主动

在不少学生的眼里,数学就是枯燥乏味和重复麻烦的代名词。因次他们畏惧数学,对数学敬而远之。只有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偏见,才能让他们真正走近数学;进而走进数学,发现数学的美,从而好学,乐学。

个人认为顺口溜就是非常契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学习途径之一。由于顺口溜内容浅显、节奏明快并富有童趣,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若能合理运用顺口溜作为向导,就等于打开了学生探索求知之门。如四则运算的学习,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但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多,又关联到数学符号的用法,不少学生因繁生烦,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我们可以把它编成快板式的顺口溜:“今天不把别的表,四则运算聊一聊,加减乘除的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学生往往都很喜欢这种快板的形式,由于这样的形式节奏感强,手脑并用,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不知不觉便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法则。简短而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引出了数学学习的新形式,也调动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智慧顺口溜,让数学学习脉络清晰

我们的课堂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并消化所学知识,并尽可能地不被忘记。但小学生因受年龄视野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对所学知识往往缺少主线的把握,显得非常零碎甚至杂乱。而顺口溜不仅朗朗上口,简短精悍,更重要的是它充满了智慧,比如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先数头和身,再按鸡分脚。”虽然只有短短四句话,虽然并没有将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概括完整,但毫无疑问已将这一经典的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引出水面。再比如植树问题:“小朋友,张开手,五只手指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这是否比我们在课堂上反复重复所谓的“加一”和“减一”显得更睿智?

不可否认,顺口溜在知识点的概括性和适用范围的广阔性上有—定的局限。在数学的世界里,教无定法;学无定则。顺口溜作为一种简洁、有效,有趣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思考数学规律,在思考时欣赏文字的美妙,在欣赏时积淀数学文化。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西场小学)

上一篇:基于当代大学生社会成人强化教育方面的研究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