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2-10-10 07:39:20

高职高专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

摘要: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基于对当前高职高专VB等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现状的研究,文中探索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程序设计类课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0-0661-01

The Reform Exploration about the Inspection Appraisal System of Quality High Special School'sProgramming Curriculum

CHEN Jie1,MENG Chun-mei2

(1.Taizhou Teachers College, Information Science Department,Taizhou 225300,China; 2.Taizhou Teachers College, Information Science Department,Taizhou 225300,China)

Abstract: The inspection evaluation system reform is educates the teaching research the front question, based on to programming class curricula and so on current quality high VB inspected the appraisal present situation specially the research,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to inspect the appraisal system's reform, proposed solved the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programming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inspects appraisal system; reform

1 引言

课程考核评价,通俗的讲即为课程考试考核方法,本质上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检查。考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与问题,按照一定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进行测量与评价的过程。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考试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的作用[1]。考试成绩能够衡量教与学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测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同时也可作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参照。高职高专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在于反映教学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考核进一步督促学生应用知识、强化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思维,充分发挥其导学导教的功能,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但目前我国开办高职教育时间不长,办学经验较少,暴露出一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其中课程考核评价不适应就是问题之一。本文将从高职高专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方法等方面来谈谈如何进行VB等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2 高职高专Visual Basic等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考核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Visual Basic等程序设计类课程考试与评价制度仍采用传统的方式,即统一的考试内容、统一的考试形式、统一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用统一的尺度评价每个学生。闭卷考试课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依据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50%来进行评定。考查课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或百分制,主要依据各种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1)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例如:部分平时学习刻苦的学生不及格,而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刻苦,期末通过复印笔记等方式却能及格,“上课记笔记,期末背笔记,考后忘笔记”,已成了目前学生学习的普遍现象,这严重违背了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初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长了歪风邪气[3]。

2)无法体现学生的操作能力。Visual Basic等程序设计类课程大多都有实践、实训内容,可操作性比较强,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比较高。受传统的教育影响,期末考核往往还是比较侧重于笔试,忽略了对实验、实训环节的评价,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部分考生虽然考高分,可动手能力却很差。

3 高职高专Visual Basic等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高职高专的考核评价方式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学习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既测试知识又体现能力和素质两不误[4]。

3.1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

对于VB程序设计类课程而言,本人在教学中主要是项目分解测试、作品展示和理论考核三种方式相结合。

3.1.1 项目分解测试

课程每一阶段知识点和教学要求都有所不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分解知识点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验收每个学生的成果,让学生当场答辩,并给出反馈,如此可以及时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1.2 作品展示评价

程序设计类课程在课程基础知识学习完成后,一般都要进行为期两至三周的课程设计。该阶段,学生可分组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项目设计开发。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于小组完成作品,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举行作品展,请本班同学和相关课程教师观看并给予评价。评价方式采取“特色+等级”的方法,预先对所有作品进行编号,并设置评价标准,给出“最佳作品奖”、 “最佳原创奖”、“最佳技术应用奖”等奖项。观看者根据作品的技术性和特色,选出相关奖项作品,并给每一作品打上“优”、“良”、“中”、“下”等级,最后教师进行统计整理。

通过这一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同时也便于引导学生从设计思路、设计技巧、程序结构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作品展也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争取下次做得更好,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去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3.1.3 理论考核

期末理论考核主要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3.2 引进“以资格证书代替考试”制度

目前,本人所处系部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能开展多个通用职业(工种)的鉴定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软件应用等模块的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同时我系也拥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考点资格,为学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提供了方便。因而,教务部门同意在VB等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中,学生可以采用职业资格证书来替代传统的考核评价,只要拿到了该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就等于通过了考核。今后,我们要逐步强化“以资格证书代替考试”制度,将社会、行业对该专业课程的评价指标引入到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来,以期实现真正“能力本位”教育。

3.3 借鉴企业的岗位技能评价体系

当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基本都是采用“2+1”的学生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接受2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到企业进行1年的职业培训。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及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施、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得以落实。学生在企业参加与课程相关的劳动岗位培训后,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由学校课程教师及培训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测试学生是否已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

4 结束语

总之,VB等程序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坚持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坚持评价标准与职业能力的统一,逐步完善质量分析制度和反馈机制,使课程的考核评价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董文甫. 关于山西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2):214-215.

[2] 孔元发,陈玉君. 改革课程考试模式 推动教学质量建设[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56-60.

[3] 刘铱.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考试模式的创新[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9-11.

[4] 张建才.改革高职思政课考核评价办法适应新课改方案[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03): 40-4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在Linux系统中以太网数据帧的监听与分析 下一篇:网络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