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0 06:33:46

新课程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音乐课程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搞好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笔者多年从事高中音乐教育,对高中的音乐教育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现写出来与广大同仁共勉,以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一点力。

一、要重视音乐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作用

音乐课程的开设有其独特的意义,对高中生们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音乐情感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的紧张节奏,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也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高中生面对高考,压力大,音乐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便于学生高考,因为音乐知识也是高考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向学生传授音乐基本知识,一方面是为了高考成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2)音乐开发智能的作用不可忽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能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二、整合教材内容,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要想上好课,就必须立足于教材,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教材的“奴隶”。即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在备课内容的选择上就应该有所取舍,不能贪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性欣赏,而应该分析编者意图,选择最能体现编者意图的作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进行有深度的鉴赏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本着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灵活掌握教学目标。

根据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带来的启示,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作为所教新内容与学生的切合点,为新课做好铺垫,最大限度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好的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系,因为“课”是上给学生的,只有让学生乐意接受,他们才会接受的好,这犹如数学中的交集,公共元素越多,交集的范围越大,对于教学而言,所教内容与学生最近发展区切合越多,学生越易于接受,课堂的教学目标就越易于实现,有效性也随之提高。

三、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

教学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确定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则是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欣赏,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正确欣赏,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含量、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可以放松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用他们喜欢的途径去鉴赏作品,因为音乐鉴赏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教师一方面要广搜素材,积极备课、背课,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课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优秀的音乐作品鉴赏中来,全身心地去体验作品所蕴含的真挚的情感。

另外,高中生的认知能力较初中生有所提高,思维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师必须根据高中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高中生的内心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较强,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音乐教师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和研究,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当好他们的参谋。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音乐兴趣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辐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同样不可忽视。音乐课外活动包括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性活动,如以班级为单位的歌咏比赛、音乐专题讲座、元旦文艺晚会等,还有旨在培养音乐特长的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如合唱队、乐队、高考音乐辅导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极大地活跃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缓解高中生紧张的学习状态,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寓教于乐;还可以使有特长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深化,为高等音乐院校输送后备人才。但开展课外活动要精心组织,注意引导。记得我校举办校园艺术节才艺比赛时,各班同学参赛的歌曲开始都是流行歌曲,其内容有许多显然不适合中学生演唱,为此我及时选择了一批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崇高的理想、能使人奋发向上的优秀“流行”歌曲。如《长江之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爱我中华》、《说句心里话》、《我的中国心》、《友谊地久天长》、《大海阿故乡》、《让世界充满爱》、《东方之珠》、《爱的奉献》等等。总之,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校生机勃勃,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对于促进年轻一代去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中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音乐课堂中的不足,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殿堂去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法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