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育

时间:2022-10-10 04:51:34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育

内容摘要:主要对我国中职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以就业和职业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进而分析了中职英语教育改革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育 就业导向

近年来,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科技型、创新型、服务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这也倒逼着教育部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针对中职教育的改革则要求将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就业为导向”,并大力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就业”视为中职院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职业能力”这一教学本位,以满足社会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交流语言工具,是中职院校教学课程中的重点,更是此次以就业为导向改革的重点。

一.中职英语教育目前遇到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目前,随着国际化的推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利用英语这一交流工具打开国际化市场这一扇大门,使得单位可以在国际化潮流中取得先机。然后,由于传统中职英语教育以升学为导向,更为关注“听”和“写”,而对“说”和“读”则基本不去涉及。这就导致了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可以取得理想的分数,但是并不会读出来、在交流中也不会说出来。毕业生的简历中可能有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分数,而事实上,这样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完全无用武之地,进而影响了用人单位与国际上其他单位的合作。

具体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基础较差、教材配套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健全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以目前的升学形势,初中毕业生首选还是高中,只有少部分初中毕业生首选为中职院校。因此,中职学生大多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而且其主动学习的意识也不强。这就导致了他们抱着一种“混到毕业证,找到一个工作就行”的心态进行中职的学习。也正是由于这种“慵、懒、散”的心态,导致了本身基础薄弱的英语水平难以获得提高,遑论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其次,目前中职院校的英语教材中的职业内容和特色均不明显,仍旧模仿甚至完全使用高中英语的课程设置,以提高分数为学习目标。但应该看到,高中英语的学习是以升学为第一目的的,其作用在于高考。而中职英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日后的就业中,再使用、模仿高中英语课程设置则无法与中职教育目标配套。而且,目前的英语教材理论知识偏多、适用性不强,这就导致了与日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相脱节,进而给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育带来困难。最后,师资力量的不健全也给就业导向的中职英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中职院校本身英语教师水平较低,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以教学进度、学生考试成绩衡量教师水平,导致了教师难以将学生日后工作中用到的完全教给学生。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育改革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职英语教育目前遇到的问题,下面主要就“已就业为导向”提出对应的改革对策。

1.改变英语教学的理念。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将中职教育的观念定格在培养应用型、服务型人员上,才能履行中职院校的使命,培养出为生产、为一线服务的可用人才。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将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升学导向”彻底放在一边,转而寻求“就业导向”,进而探索出一条具有职业化教育特点的中职英语教育之路。

2.改革英语课程设置。中职英语教育应以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中可能用到的英语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在进行英语课程设置时,课程设置人员能够走向日后中职院校可能就业的一线岗位进行调研。通过对这些岗位可能用到的英语知识深入了解,然后针对不同的岗位所用到的英语知识的不同,在完成公共的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不同专业课程设置。例如,在之后的工作中计算机岗位用到的英语肯定和营销、餐饮和文秘等岗位用到的英语知识是不同的。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对学生日后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中职英语教育要想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这就不仅要求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还要求教师能够多元化发展,了解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各个学科与英语连接起来,完成学科间渗透,进而以完善后的英语课程设置为基础,完成中职英语教育的职业化。

通过讨论可以看出,中职英语教育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在改变教学理念、完善英语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使中职英语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就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建宏.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辅导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英女王 下一篇:赛珍珠《母亲》中女性与母性的折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