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飞:小学英语学法探究

时间:2022-10-10 04:33:13

吴小飞:小学英语学法探究

【摘 要】小学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进行学法探究。要想方设法,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会学”。为初中英语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学法;引导;探究

英语课堂是师生生命的演绎,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对学生巧妙地施加引导是英语教学的精魂,英语学法是承载学生步入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基石。没有好的学法,再好的教法也显得苍白无力,不能很好地助推学生步入成功的殿堂,不能很好地助推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唯有好的学法,才能让学生尽快“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着实提高小学英语的课堂效率,我们就必须深入探究小学生的学法。

1.研究小学生英语学法的重要性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个观点在英语教学中依然适用,我坚决赞成叶老的观点,要研究适合本地、本班学生的学法。并将行之有效的学法广泛播撒给其他学生,让其生根发芽,让学生尽快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法,应该成为英语课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就学生的学法而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们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就必须好好研究每个学生,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法。

2.让小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重视小学英语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认为:人类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是0―12岁。我们这儿“到了中学才学”的观点,耽误了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忽略了小学英语的重要性。这些错误的观点来源于对小学英语的轻视。目前许多小学生错误地认为: 学习英语,会说几句就行了;记单词、“学会学习”是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或成年人的事儿,我才不记单词呢。不记单词,就相当于学语文不记汉字,你说,这样做行么?

结果,到了中学,孩子被英语拉了后腿,很多在小学语文数学名列前茅的学生变成了后进生,失去了自信心,对学习一下丧失兴趣,成为了没有追求的人。所以,我们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起一个重任:让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和全社会重视英语。当然,也要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3.精选英语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英语教学光靠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教师应精心选择英语教学资源并合理地加以运用,不断更新和完善学生的语言储备,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能力提升。教师在预设英语课堂时,可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运用歌曲、儿歌、谜语、顺口溜、绕口令等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效地服务于小学英语课堂,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例如教学《Family mem-bets》一单元B部分中表示家庭成员的单词。笔者先播放歌曲《The family song》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利用歌谣《Who aIn I?》辅助开展单词教学,然后通过猜谜游戏“Look and gUess”巩固所学单词,并适时补充新词,最后重播歌曲《The family song》,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课堂。

4.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5.体现整体语言教学思想

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应尽可能地弱化语法教学,强调语言结构的整体性和表意性,尽量避免繁杂的语法结构的分析和词汇教学的无限扩展,以降低语言学习难度、减轻学生负担。小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英语课不象其他课那样单一纯粹。上英语课不光学了英语,还学了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甚至于数学、地理等。英语教学应强调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寻求不同途径,按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分层进行,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英语。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讲到: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据。教师应具显微镜意识。显微镜意识要求教师细微地去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放大镜意识要求教师放大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望远镜意识要求教师能够看到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可能和潜能;平面镜意识要求教师做到客观公正。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由于其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的差异,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而且由于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特点,往往不少有潜力的学生或朦胧状态或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学生的层次单纯地以学习成绩机械地分类是不太科学的。应以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态的考察来决定学生所处的层次,就好象在给学生的作业打分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看学生作业的好坏,而应根据其进步与否来正确看待。如果我们始终用看待伤口时的眼光来看较低层次水平的学生作品,那么肯定是没有一件作品是令人满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及时褒扬,要知道哪怕教师的一句赞扬,也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评价上要重态度、重参与、重努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小学英语课程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并注重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评价应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

新课展示会话和词汇,以整体评价为主。会话:对语境的理解是否正确,听音模仿时声音是否响亮,语音语调是否正确;词汇:根据图片或实物说出单词,听单词指认图片或实物,听口令做动作。巩固会话和词汇时,以小组或个体评价为主。会话(一般采用二的四人一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表情动作是否得体,语言和语境是否符合,相互配合是否默契,情境是否有创意。词汇:用单词说句子,主动把词汇和句子用到情景表演中。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正确的评价,希望学生了解自己,希望学生能评出热情、评出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优点,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想办法解决,使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结果。无论是辅导优等生还是帮助后进生,都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建立起取得优异成绩的自信心。

上一篇:浅析义务教育七到九年级阶段作文教学现状及其... 下一篇: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问题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