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 第24期

时间:2022-10-10 04:32:17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祖国大地,经过30年的伟大征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今天,省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就所见所闻所想和我省工会进入21世纪的一些感人的大事,亲自写下来,作为纪念。

第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工运路线和工会方针任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运创新之路。

第二,积极主动争取和依靠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省委曾两次召开工青妇工作会议,对我省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新的使命。帮助工会解决了干部配备管理,交纳工会经费由地方税务代收等问题。建立了省政府和省总联席会议制度,职工反映的重大问题都得到及时研究解决。对困难职工的慰问,对困难劳模的补助,省政府都给予了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工会的办公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第三,地方总工会主席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使工会维权力度更大,责任更重。目前,16个州市总工会和126个县区总工会主席,均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分别进入党委常委、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的职位。这是我省工会建设史上的一个突破,大好事,值得高兴。

第四,典型带路,全国争先。我省各级工会抓典型,创先进,各显风采。昆明市总工会创办的《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我省工会帮扶的一面鲜艳红旗,也是昆明市和云南工会最大的荣誉。云南省职工医疗互助中心,是为我省广大职工办的大好事,是维权的重大创举,深受职工,特别是生病住院职工的欢迎。

我衷心祝愿我省工会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再接再厉,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我省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恰好是我专职从事工会工作的30年。作为一个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亲眼目睹、亲身参与工运事业的发展与壮大。最让我值得骄傲自豪的是: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会工作者,我曾三次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为此我深感荣幸,备受鼓舞,这就是我把工会工作当成毕生事业来追求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我永远忘不了那一次次激动人心的时刻……

第一次是中国工会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总工会遴选了30名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代表进京参加纪念活动,我不仅被选为这30人之一,而且光荣地被推举为两位全国优秀工会干部的杰出代表之一,于1995年4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纪念大会上作了《为职工说话办事是工会干部的天职》的10分钟的发言,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会后,时任分管工会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专程走到我身边。锦涛同志握着我的手说:“听了你的发言很受感动,工会干部很辛苦,你带领工会的同志们为职工做了很多好事,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多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第二次是中国工会十四大刚刚闭幕,2003年9月28日,、曾庆红、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及部分十四大代表,我又荣幸地被全总选为全国6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座谈会。开会前,总书记亲切地接见了6名十四大代表。当来到我面前时,总书记就像看见老朋友一样亲切地问:“还在工会啊?”我愣了一下,尽管几天来我已对总书记有可能提出的几十个问题作好了充分准备,可我怎么也没想到时隔8年,总书记仍然会记得我这个来自西南边疆的普普通通的工会干部。是长期以来对工会工作的深厚感情让我坚定地回答:“我热爱工会工作!”总书记听了满意地连连点头说:“好!好!工会工作很重要,一定要把它搞好。”我激动万分地说:“请总书记放心。”随后,我面对面地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作了题为《建立帮扶中心,为困难职工撑起一片蓝天》的汇报,总书记说:“我为同志们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第三次是2006年5月14日,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期间,专程来到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昆明市农民工维权中心视察,我作为省委安排的第一汇报人、第一陪同人、第一责任人,如实地向总书记全面汇报了帮扶中心和维权中心的工作情况,总书记对我们的工作十分满意。

在44分钟的视察中,我亲眼目睹了总书记对职工嘘寒问暖、关怀备至,鼓励职工的一幕幕感人情景,感受到了领袖爱人民、人民爱领袖的那份真情。视察结束时,总书记高兴地对我说:“杨丽同志,你们的工作做得真好。”这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改革开放30年来,红河州总工会在中共红河州委和云南省总工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工会工作的新路子。

2008年,全州工会组织数发展到2937个,会员总数达到264438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46倍和38倍。到2008年,全州累计建成州级模范职工之家414个,其中47个获得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称号,5个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从1998年开始,州总工会在全州工会系统中建立了工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

30年来,州总工会积极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红河发展建功立业。备行业和系统结合行业特点的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术攻关、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在基层广泛兴起。从2003年以来,在职工劳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有12.5万人次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评选表彰各级创新标兵、技术能手5092人;有102722人次参加劳动竞赛,提出合理化建议12788条,实现技术革新卿,累计创经济效益369亿元。在全州各类技能大赛中破格晋升了一批工人技师、高级工等职工高技能人才。全州职工素质大幅度提升,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进一步显现。

30年来,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红河州总工会坚持把维权作为基本职责,放在突出位置。到目前,全州有1046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了厂务公开,有202户企业建立了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全州610户非公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有318户进行了工资协商和协议签订。从2002年开始,红河州建立了红河州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随后又在县总工会、乡镇总工会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机制建立五年来,坚持每年召开2至3次会议,先后对改革中有关职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标准、安全生产以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障等工作进行了研究。2001年,结合我州地域广、职工队伍分散,帮扶工作不便于集中的特点,探索建立了对困难职工帮扶的五级网络机制建设,制发《加强五级帮扶网络工作实施意见》,建立起五级网络预警预报、信息上报、中心监控等九项工作制度,使困难职工得到及时援助。到目前,有州级援助中心1个,县币援助分中心13个,乡镇援助站112个,社区援助分站95个,企业援助点312个,有专兼职工作人员797人。近五年来,州总工会共筹集发放送温暖资金1200余万元,走访慰问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75000余

人次,为6000人次免费介绍实现再就业。此外,积极开展对下岗失业职工的免费培训,几年来,累计对10000余名下岗职工进行了技术培训,并使6000余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与此同时,州总工会率先在全省实施SIYS(创办你的企业和改善你的企业)再就业援助项目,目前,共计对有一定经济条件和文化基础的306名下岗失业职工进行了培训,扶持创业带头人111名,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830名。从1997年开始,红河州开展州、县市领导及县市部门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活动。目前全州有809名各级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有80%的困难职工在帮扶中解困脱贫。近5年来,州总工会累计为下岗困难职工贷款229人次,贷款金额达1122万元。为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读大学、中专难的问题,从2000年以来,州总工会坚持对每年考入大学、中专的困难职工子女,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资助,近8年来,累计筹集资金300余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3000余人。此外,州总工会还积极与河南省洛阳市总工会协调,免费为红河州30名特困职工子女开办全日制双学历大专班。

改革开放30年来,红河州工会工作为红河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恢复高考之初,全国普通高校录取率不到5%,上大学,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奢望和梦想!2007年,全国平均录取率为56%以上,2008年为57%以上,现在有志向的年轻人上大学不再是一个梦想,这种巨大变化当时是我们做梦都不能想象到的。我本人也乘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全国恢复高考招生的第二年上了南京大学,在恢复研究生招生的第一年读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

我是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云南省对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研究各项投入不低于200万元。我所参与和领导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项目荣获了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主席亲自为我颁发了获奖证书。

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数也逐年增加,迅速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06年SCI杂志收录我国论文71万篇,是1987年的146倍,SCI论文总量的世界排位从1987年的第24位跃升到2006年的第5位。从论文引用情况看,从2002年到2006年共有692万篇SCI论文被引用,是1995到1999年间累计量的49倍。由于云南省委、省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为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重点室的科研人员在国际SCI杂志年均2篇以上,去年我们重点实验室有一篇论文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今年有一篇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在世界顶尖杂志,为云南大学取得了荣誉。我们将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作出更大成绩,来回报祖国,回报人民。

改革开放30年来,云锡由一个连续多年亏损的企业,逐步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盈利,成为云南省又一个销售收入超百亿的省属企业,成为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和加工企业,连续三年领跑世界锡业,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08年,云锡有色金属总量比1978年增长553.06%,其中锡增长503.14%,均创历史新高。销售收入增长1078倍,利税总额增长110.1倍,净利润增长75.5倍。2008年,云锡在职职工年均收入比1978年增长3179.1%,职工住房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均3.16平方米增长为19.72平方米。

30年来,云锡形成了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管理优势和优良的企业文化,有很好的社会形象、企业信誉和融资渠道,有一支经过困难长期磨炼的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可以说,这30年是集团公司工会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开拓创新、努力奋斗、战胜困难、展示主人翁风采,为公司两个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30年,也是工会作用在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得到较好发挥的30年。

30年来,我们始终注意处理好在集团公司发展大局中思路求新与实干求进的关系,形成了工会创新的工作理念;30年来,我们以基础建设为前提,强化制度建设,形成了基本完整的基础工作体系;30年来,我们着眼于建立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工作基础,形成了三个体系一个制度的维护格局;30年来,我们立足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建立劳动关系预警制度,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形成了全新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30年来,我们以脱贫解困、提升职工素质,维护职工健康为己任,坚持改革创新,形成了切合实际的群众生产工作方法;30年来,我们立足于解决职工困难和问题,着力构建了七条职工利益维护渠道;30年来,我们始终在提高职工“四有”素质上下功夫,形成了依托载体、突出主题、《读本》引导、立足业余、推行小型、坚持多样、面向基层的职工企业文化工作模式;30年来,我们立足创新,变革工会的运行机制,把工会的优势转化为实力,把实力转变为实效,激发工会组织活力,形成了全新运行机制。

上一篇:冬季养生要主意 下一篇:云南省非公企业“正视责任、和谐发展、共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