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康反傾銷勝訴歐盟「躲必輸「打才贏

时间:2022-10-10 04:17:35

案例重現

大陸民營鞋企與歐盟的6年抗辯終於有了實質性的結論。2012年11月18日,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康)正式收到歐盟高等法院的判決書,最終裁定歐盟初級法院在審理奧康抗辯歐盟反傾銷的案件上,個別法律條款使用不當,欠缺公正,終審判定奧康勝訴。根據這次判決結果和歐盟海關法規,自申請之日起,奧康相關進出口貿易商,可以追溯退還3年期爲限被徵收的反傾銷稅。歐盟委員會賠償奧康上訴歐盟初級和高等法院的訴訟費折合人民幣500余萬元。

一場在大陸鞋業歷史上耗時最長的官司,暗示著歐盟和一家大陸民營製鞋企業之間的微妙落差:經歷了曠日彌久的6年「攻堅戰,從最初的5家企業,到最後「孤軍奮戰,奧康最終贏得了抗辯歐盟反傾銷的勝利。

倘若置於中國大陸頻繁應對國外反傾銷案件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故事一定不會如此耐人尋味。然而歐盟皮鞋反傾銷措施雖已終止,但「中國製造未來的國際化之路並非一片坦途。就好比坐蹺蹺板:當一家繁榮時,另一家就會衰敗,這種神秘巧合就好似它們的宿命一般。對於大陸鞋業乃至製造業來說,國外的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法消停的。奧康以一己之力爲全行業開闢了一個良好的應訴自保模式,也爲更多的企業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任何商業話題都離不開利益的糾結,歐盟對中國皮鞋反傾銷調查亦是如此。

「恩怨已久應訴歐盟反傾銷

2005年,歐盟委員會繼取消此前持續14年對大陸皮鞋實行配額限制後,鑒於大陸已加入WTO組織,重新調整策略,對大陸皮鞋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這一年,大陸皮鞋的總産量歷史性地達到了25.3億雙,比兩年前幾乎增長了40%。其中,僅歐盟單一區域的出口量就達到了1.96億雙,這相當於歐洲皮鞋大國西班牙當年皮鞋出口總量的兩倍。當時,大陸出口歐洲的皮鞋主要價格區間在50~60歐元,而作爲歐洲皮鞋大國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其同款類型産品的價格區間爲80~100歐元。

物美價廉的大陸皮鞋的衝擊力相當恐怖。就在這一年,西班牙國內倒閉的製鞋企業超過200家,幾乎占到西班牙鞋企總數的十分之一。由此失業的製鞋工人超過了40萬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一年西班牙進口鞋量同比增加了30.5%,僅僅大陸出口西班牙的皮鞋就超過了2159萬雙。類似的故事情節也在意大利、法國、德國上演。

當市場遭遇衝擊時,熟悉游戲規則的歐盟近乎本能地使用了掐住別人脖子的方法。2006年10月7日,歐盟對大陸製鞋業正式實施爲期兩年的反傾銷措施,徵收16.5%的高額反傾銷稅,大陸涉案企業1200多家。結果顯而易見:2006年,大陸皮革産業的産品出口額增長率下降11.5%;鞋類出口總量達到77億雙,出口總額達210億美元,增長率分別下降6.8%和12%。

面對歐盟的反傾銷大棒,同年10月,奧康聯合4家鞋企向歐盟初級法院提起訴訟。然而,大陸鞋企的奮起應訴與抗辯沒能阻止歐盟反傾銷大棒重重落下,這項反傾銷措施原本到2008年10月到期終止,但是歐盟委員會決定對大陸皮鞋反傾銷案展開「期滿覆審。2009年12月,歐盟作出覆審決定,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對大陸皮鞋的反傾銷措施再延長15個月。

2010年3月,歐盟初級法院駁回奧康等大陸5家鞋企的訴訟請求,宣佈大陸鞋企一審敗訴。2010年4月8日,中國商務部上訴至世貿組織,請求WTO成立專家組,協調解決這場由歐盟發起的不公正的國際貿易爭端。

重重壓力下,另外4家鞋企退出訴訟抗爭。而面對這一嚴峻局勢,奧康果斷繼續上訴至歐盟高等法院,單槍匹馬「再搏二審。

2011年3月31日,延長15個月的反傾銷措施到期,歐盟宣佈從當年4月4日起,正式取消對大陸皮鞋徵收16.5%的高額反傾銷稅。由此這一維持了近5年之久的不合理貿易保護措施終於「壽終正寢。然而,這只是歐盟在行政上單方終止了制裁措施,但未了結反傾銷的法律官司。經過奧康的積極努力,歐盟高級法院最終在2012年11月15日正式下達判決書,終裁奧康勝訴。

先了解國際規則再「走出去

「現在回過頭來看,歐盟反傾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一件好事,這幾年奧康出口的産品結構和生産工藝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出口單價均達到了20美元以上,最高甚至達到了50美元。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認爲,對抗歐盟反傾銷讓奧康學習到了更多的國際貿易相關的法律知識,學會了如何解決國際貿易紛爭,對未來奧康國際化大有裨益。

奧康反傾銷官司雖已塵埃落定,但其他國家並未伸開雙臂歡呼「中國製造。相反,其反傾銷調查的欲望繼續膨脹,隨著大陸外貿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上升,貿易摩擦未來難以避免。而眾多民族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面臨不平等或者不公正貿易裁定時的恐懼、逃避與不作爲心態,成爲了當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信心軟肋。

「綜觀多起國際貿易爭端案例,大陸企業與西方企業有一個明顯的區別:西方企業的經營理念是法律先行,先搞懂、搞通國際貿易的法律、法規,在法律的框架下制定商業模式,開展商業經營和競爭;而大陸企業往往是商業爲先,商業競爭先行,先制定商業戰略和商業模式,一股腦兒開展經營和商業競爭,等出了問題、遇到麻煩後再『臨時抱佛脚,找法律『救火。擔任奧康法律訴訟顧問的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蒲淩塵指出,大陸企業未來的國際化不會一帆風順,面臨的貿易摩擦與調查會越來越多,法律也會趨向複雜化。大陸企業若不好好學習國際貿易游戲規則,不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不研究對方潛在的陷阱就「走出去,非吃大虧不可。

「必須學會勇敢面對國際貿易糾紛,要正確理解法律,正視法律,不要迴避法律,更不要打所謂的擦邊球,而是應學會掌握多渠道的法律途徑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企業需增加競爭砝碼

奧康在與歐盟的反傾銷案件中獲勝勢必對雙方都會産生深遠影響。唯一的問題是,這種影響會有多大?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國是製鞋大國,而非製鞋强國。熟知國際市場游戲規則固然重要,更爲關鍵的恐怕當屬品牌全球化。

「勝訴,並不意味著我們原有的産品結構、産業模式可以繼續維持下去。守住根據地的同時,更要想辦法提升競爭力,低價路線不是長久之計。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副院長楊軼清說。

從産品結構看,長期以來,大陸出口的産品科技含量都極低,這很容易給進口國造成低價傾銷的印象。加大科技與研發力度,以自有知識産權而非價格去競爭,這是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此外,在品牌附加值等非價格競爭手段已是國際市場競爭重要砝碼的當下,企業「走出去無疑需要强有力的品牌作支撑。「『中國製造基本上是産品出口,而未實現品質出口、品牌出口,這是屢被反傾銷的根本原因。王振滔說。

康奈集團國際貿易部總經理繆仁贊坦言,反傾銷固然有歐盟貿易保護主義作祟,大陸企業自身也有不足。「一些企業互相殺價,一雙鞋有人報價5美元,就有人報4.8美元,最終壓到4.5美元甚至更低,這無形中把大陸的産品壓成低檔貨,授人以柄。因此,企業也要自覺抵制低價出口行爲,不能一味爭占市場而不計後果,變「以價取勝爲「以質取勝, 走出低價的、無序的競爭誤區,這是規避反傾銷壁壘的關鍵。

上一篇: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重视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