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

时间:2022-10-10 03:27:38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39-01

预习,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课前预先独立地学习有关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长期以来小学生都有着预习语文和数学的做法,却很少有预习英语的思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的学习越发显得重要,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存在很大的困惑:(1)作为学生,英语预习什么?怎么预习?(2)作为教师,怎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作为家长,怎么辅导检查孩子的预习作业?带着这些疑问,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终于有了一点浅显的收获,与大家共勉。

1.形成共识,明白英语预习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学习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其着眼点是为学生自己"更好的学",为教师"更顺利的教",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打下基础。它能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预先学习相关的资料,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使学生针对性地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加充满自信,并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作为学生,他未必能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也听不进你关于预习如何重要的说教。为了让他们明白这些道理,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教学一个新单元的A部分之前,我先让几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对A部分进行了简单的预习,其他同学并没有这个预习任务。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对于那几个同学的课堂表现惊讶不已,那些平时的优等生甚至向我投来了怀疑的目光:他们说的真的对吗?接下来我让他们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他们当小老师,在小组里领读单词,带读课文,组织讨论,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下课铃响了,他们立即被"包围"了,我知道大家都去一探究竟了,呵呵,别忘了,孩子嘛,争强好胜,都好表现,谁想错过这次机会呢?

作为家长,有的人是想"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是抱着"预习不预习还不一样?反正老师会教的"的想法,所以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复读机都没有,我们下发的磁带也就形同虚设了。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和"三人行"平台向家长讲明目的和要求,取得大部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及时通报表扬那些支持力度较大、速度较快的家长和学生,树立榜样。最后对于个别"钉子户"则采用个别交流、师生同上阵的方法,争取他们的配合。其实,家长还是很乐于接受的,只是我们需要有成效才行。

2.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教师仅认识到预习的重要还远远不够,还应让学生了解预习、明确预习目标并掌握预习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没能做好预习往往并不能全怪学生,许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英语预习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2.1细化预习内容。英语预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预习,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有限,他们往往不能一次性完成一次新课的所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化预习的内容,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少而精"的原则,让他们在能力范围之内很好的完成预习。比如说五六年级的A部分都是较长的对话,都涉及新的句型、单词和对话,要让学生一次性完成单词、短语和语篇的预习是不可能的。我通常是要求学生分类选择A:预习对话中的单词;B:预习对话中的短语或部分句子;C:预习对话中的某一段。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成果可展示。

2.2明确预习的要求。在布置了每次的预习内容后,教师还应对预习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的预习有章可循。如A:预习单词,首先在单词旁标上音标,然后跟读单词,最后能正确朗读单词。如果你能根据已学的单词记忆则更好。

B:预习短语或部分句子,首先要解决里面的生词,然后弄懂大意,最后能正确流利的朗读。

C:预习对话中的某一段,首先要能正确朗读,然后弄懂大意,最后划一划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如果你能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就更好了。

2.3及时检查是预习的保证。叶圣陶老师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有些时候,特别是布置了一些口头预习作业时,教师就容易忘记检查,以至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老师让我们读5遍课文,不读或少读也没关系,老师又不会知道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保证有布置有检查,每次检查都落实,次次结果都了然。对于听力预习,老师可以借助亚家校联系,家长监督孩子完成,教师在第二天再采取集中检查、抽查或互查的方式加以检查。对于书面的预习作业,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组内互查,组间抽查。当然,无论是哪种检查的方式,检查反馈的信息一定要和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相结合,唯此才能发挥预习的真正作用。

3.习惯养成,贵在持之以恒

有人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可是要养成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21天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

2.1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好奇心,则是产生兴趣的重要的心理内因。对于新的知识,小学生天生就具有好奇心。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前,要先研读课文,布置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学生喜欢的预习作业,从而引导学生对即将要预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预习新知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时,迸发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特别强大,为学好新课铺好了坚实的基础。如在6Bunit5 讲天气时,我首先让学生收集不同天气的图标,再查一查伦敦一年四季的天气,回家再问一问或回忆我们家乡一年四季的天气,然后说说不同的天气里人们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学生的兴趣浓厚,预习做的很充分,而且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2.2充分运用评价机制。自古以来,教育界就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说法。对于每一次的预习,我们都根据所选预习的等级、预习的情况等获得数目不等的星星,加入每组的评价中。每周表现最佳的小组会在家校联系上公布,小组还会获得"优胜小组"的称号,表现突出的个人或进步较大的学生还会获得"一周明星"的称号,并拍照公布。表现欠佳的则要求组内总结原因,制定措施等。

总之,"精彩的背后必然有艰苦卓绝的准备与付出", 预习正是为孩子们精彩绝伦的展示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更使他们懂得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含义。我相信,通过课前运用预习,学生学习英语的恐惧消除了,在探究中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合作中促进孩子的发展。长期以往,形成良好预习习惯,毫无疑问,学生就掌握了通向知识宝库的钥匙。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衔接对策的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