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鸭大肠杆菌病防治

时间:2022-10-10 03:16:59

【摘 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故而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症。笔者结合实际,介绍了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病变和临床症状,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鸭;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各种日龄的鸭均易感,尤以雏鸭最易感,发病可达70%~90%。当鸭场卫生条件差,地面潮湿,舍内通风不良,氨气味大,饲养密度过大等,往往发病。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菌的禽类,如它们的尸体和粪便、污染饲料、饮水、池塘、饲养场地、工具及种蛋等也是传染源,健康鸭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上大肠杆菌,但不一定即刻发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患其他疾病时,寄居体内的细菌便乘机进入血管,随血流分布全身,引起败血症或其他病症。也可通过皮肤伤口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另外,鸭舍内的吸血昆虫和体表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1 流行特点

各个日龄的鸭均可发生,尤以2~6周龄的小鸭或中鸭多发,发病以冬春潮湿季节多见。

2 病变

雏鸭或小鸭的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常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继发或混合感染。本病的解剖变化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极为相似,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只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在病鸭肝脏上形成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更干燥、更薄、更易剥离;而大肠杆菌形成的则相反,大肠杆菌病的肠道病变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并且产蛋鸭还表现坠卵性腹膜炎,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开产前的母鸭或正在产蛋的母鸭,其主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为:母鸭腹部膨大,拉白色带有蛋白碎片的粪便,剖检腹腔内充满蛋黄碎片或干酪样物。从患鸭的心血、肝、脾中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3 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急性败血症,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体质软弱、合眼缩颈、腹围较大,常有下痢现象,多因败血症死亡;较大的雏鸭发病后精神委靡,食欲减退,两翅下垂,站立一旁,头向下弯曲,嘴角触地,两眼和鼻孔处常附黏分泌物,有的病鸭拉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或体质衰竭、脱水死亡;成年病鸭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时腹围膨大下垂呈企鹅状,触诊腹部有液体波动感,穿刺流腹水。剖检见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胆汁状的铜绿色、质脆;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斑纹状;卵巢出血,肺充血、出血和水肿;全身浆膜呈急性渗出性炎症,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表面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膜有渗出性炎症,腹水为淡黄色;肠道黏膜呈卡他性或坏死性炎症;有些病鸭卵黄破裂,腹腔内混有卵黄物质;有些雏鸭卵黄吸收不全,有脐炎等病理变化。确诊需送实验室做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4 防治措施

(1)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严格防疫卫生管理制度,从无大肠杆菌病的种鸭场引进种蛋或雏鸭。种蛋、孵化室和有关器具可用0.1%强力消毒灵或0.03%百毒杀液等消毒。日常可定期用牛至油预混剂按1.25g/100kg饲料混饲,做好预防工作。

(2)养鸭场可根据情况,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苗。

(3)治疗:①肌注庆大霉素,2~3mg/kg体重,卡那霉素10~15mg/kg体重,3次/d,连用3~5d。加味禽菌灵散按0.6g/100kg饲料混饲,连用2~3d,预防减半;氟哌酸按0.01%拌料混饲,连用3~5d;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剂,按20mg/kg体重灌服,连用7d;牛至油预混剂按2.25g/100kg饲料混饲,连用5~7d;土霉素粉按60~250mg/L拌水混饮,连用5~7d;恩诺沙星拌料或饮水,连用3~4d。以上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用药要求。②五雨康(每公斤体重0.2ml)和诺奇星(每公斤体重30mg),肌肉注射;或4浆杆净,每100kg体重7~10g,肌肉注射。

上一篇:变革旧养殖观念 从保护黏膜开始 下一篇:现阶段农村大型养猪场猪病感染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