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评价法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2-10-10 02:59:02

“352”评价法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科学可行的结果评价机制,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前提下,笔者带领学校相关老师,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深受企业、同行和学生好评的课程评价办法――“352”评价法。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post occupation and employment as well as entrepreneurship.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evaluation mechanism on resul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ding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i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On the premise of deep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e author leads correlative teachers of school to form a set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 well praised by enterprise, craft brothers and students―― "352" evaluation method, afte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nearly two years.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评价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curriculum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185-03

0 引言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因此,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无疑应成为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办学模式的引领下,各学校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纷纷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面对中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不稳定的现实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再优质的课程、再先进的模式和方法,如果忽视了结果的导向作用,必将事倍功半。所以,结果评价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必将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我校在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总结了一套可行的评价办法――“352”评价法,现总结出来与同行分享。

1 “352”评价法的构建原则

1.1 明确评价目的,注重评价导向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实现与岗位需求深度对接。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评价是实现这些功能的重要环节。它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所以,评价应是通过在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它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学生的未来。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而且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掌握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提升职业能力。

1.2 建立评价原则,更新评价理念

1.2.1 坚持以人为本,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期待,不仅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升学和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个性、良好的价值品格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和未来的想象力。新的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1.2.2 体现能力本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当代国际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也是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评价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因此,科学可行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检测学生职业能力是否形成的关键。

1.2.3 实施多元评价,满足岗位实际需求 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课程评价环节也应有充分的体现。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等多种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内容及标准的制定、评价等级的设置划分及评价过程的具体实施,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的结果真正趋于岗位实际需求。

1.3 完善评价内容,规范评价标准 依据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在对该专业岗位群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技能和岗位素养,划分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和可操作评价的能力点。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点完善评价内容,设置评价等级,制定各等级评价标准,作为衡量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是否形成及等级评价的准则。这就好比工厂的产品一样,没有严格规范的质量评价标准,就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要有计划按步骤地向学生灌输,使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在他们心中清晰明朗,引导他们以此为目标努力完成学业,不断形成岗位职业能力。

上一篇:谈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人才成长三通道的建设 下一篇:发电企业招标评标管理现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