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信托牌照

时间:2022-10-10 02:57:51

抢夺信托牌照

持续火爆的资本市场引发了信托牌照价值的重估。本报获悉,一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将触角伸到了信托业,参股信托公司重组,打响了信托业重组的战役。

10月28日,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简称交银国信)在武汉宣布开业,近15年来首家银行系信托公司终于得以亮相。另外,民生银行和陕国投也火线联姻,民生银行将斥资23.42亿元收购陕国投26.58%股份。华融资产与新疆国投的重组协议早已于10月18日在京签订,成功联姻。此外,建设银行与北方信托的控股股东泰达控股也曾就收购相关事宜有过接触。

外资争购信托公司股权也异常活跃。英国巴克莱银行已与新华信托签署投资协议;联华信托与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签订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协议。此外,山西国投集团与汇丰银行、北京国投与英国安石投资管理公司、中信信托与三菱信托银行、苏州信托与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均有合作意向。

曾经被冷落的信托牌照,突然之间升温。“信托这个投融资的平台,是金融机构最看重的。”脑库投资的里维宁说。据了解,除PE等几项业务外,信托本身没有专属的业务,但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与其他业务嫁接,创造出一些新的产品。所以,就资产业务的灵活性和创造能力而言,任何一个金融行业可能都无法与信托相比拟。而各金融机构忙于抢信托牌照,无疑是拓展自身投资渠道的一个捷径。

实际上,信托公司这一“舶来品”在其诞生之初就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多数信托公司中流行的是“教父式”管理、垂直式结构、无视信托研发、简单复制信托产品、偏好短期暴利的高风险资本运作、轻视守法遵规、放任人才流失、过分依赖股东、非制度化的决策机制、形同虚设的监督机制、好大喜功的扩张模式等弊病,严重影响了信托业的发展。

业务单一且主业不明是信托公司多年以来的一大问题。过去20年,信托公司的贡献巨大,但问题也是最多,特别是长期以来“挂羊头卖狗肉”,名为“信托”实为“银行和证券的杂货铺”。过去,政府在“摸不清方向”的情况下,一直沿用“信托公司”的受托机构模式,可谓是“权宜之计”,但也只能算作是“次优选择”。对于营业信托的发展,尤其是信托机构的模式选择问题,监管层已经迷茫、犹豫、彷徨、苦思了多年,实务界和理论界也常常陷入困惑与无奈。

另外,在数量上,在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谋求特殊利益的博弈下,信托公司在数量上曾一度泛滥。由于信托公司由于政府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引导,信托业的丑事也接连不断。再加上监管队伍自身的信托专业水平不高,以及金融行政体系法治化进程的落后,使得信托业一直都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尴尬的境地。

“重组是为了更好的盘活,这意味着政府在信托业将会有进一步的行动。”脑库投资公司资本运营专家郑磊说,“每次大力发展之前都要进行一次大刀阔斧整顿,这次也不例外。”

“参股信托公司,能够改变银行等金融机构单一的经营模式。”里维宁说,“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混业经营,而信托是实现混业经营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于外资金融机构而言,由于信托公司可以投资金融机构,外资便可通过信托参股银行、券商和保险公司,从而为其打造金融控股的平台,规避某些监管限制。”

目前,交通银行已先后在香港设立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其旗下基金产品也早在几年前就推出,混业经营链条日渐清晰。民生银行今年9月刚获准筹建金融租赁公司,又接连入股陕国投和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

“接受银行、保险公司的参股,信托公司可以从中借鉴相对成熟的经验,并能够改善从业人员不专的现状,让一部分更加懂局的人参与到其中来。”里维宁说。

上一篇:资产价格膨胀给宏观调控带来挑战等 下一篇:价格进入上升通道水泥行业长线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