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馔话“秃肺”

时间:2022-10-10 01:55:31

青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淡水鱼。肉厚且嫩,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品。清《随息居饮信谱》记载:“青鱼……可脯,可醉。古人所谓五侯鲭即此。其头尾烹食极美,肠脏亦肥鲜可口。”清末时,江南一带已盛行食用青鱼。说及青鱼菜肴,必须提到上海的老馆子“老正兴”。“老正兴”尤其擅长取用青鱼的各个部位分别制菜,有烧头尾、青鱼肚裆、青鱼秃肺、汤卷等诸多名肴。其中,又以“青鱼秃肺”最为出彩。

青鱼秃肺,又名“炒秃肺”,始于清末民初,由“老正兴”厨师首创。所谓“秃肺”,其实是指青鱼的肝(江南人俗称肺),至于“秃”则是光秃秃、纯粹的意思,说得简单点,就是炒鱼肝。秃肺这类菜肴在江南一带较为普遍,姑苏名肴“肺汤”,也是此类菜肴。

青鱼秃肺一般是红烧的。取5斤以上活的淡水青鱼,宰杀后,取下附在内脏上面的鱼肝,将血膜、肠衣等去除干净,入清水漂净并切成两半(大的可切三四块),勿切得过小,加绍酒和葱姜汁浸泡半小时去腥。炒锅烧热,下油烧至六七成热时,先下葱节煸香,再下鱼肝,将锅晃转两次,把鱼肝摊在锅底煎两秒钟,再颠翻一下,随后下绍酒,加盖略焖三四秒,加笋片、姜块、酱油、热鲜汤、精盐、白糖、胡椒粉调味,用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烧3分钟左右,至鱼肝成熟,卤汁收紧(如汤内油脂过多可用勺滗出),滴香醋并用湿淀粉勾芡,淋一点香油,出锅装盘,撒上青蒜叶丝即成。

要烧制一道正宗的青鱼秃肺,鱼肝一定要现杀取用,做成的菜才能鲜美,死鱼的鱼肝腥重味苦,绝不能用。处理鱼肝时,要去净两侧的黑线,不能有腥味,还要小心不弄破鱼胆。煎鱼肝和最后勾芡时也要小心,出锅时要保证肥嫩的鱼肝一个个形态完整,烹饪过程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

此菜还受季节更替的制约,只能在秋、冬、春三季青鱼的肥壮期选用。而要将这道菜做到“形如肺叶、嫩如醴酪”的地步,那火功变化也是相当细腻的,过文不足以入味,过武又会有损其形。这种火功菜考的也是本帮厨师站红案的基本功。

一份完美的青鱼秃肺应该是这样的:色泽金黄,整块不碎,肥而不腻,嫩如猪脑,鲜美异常。品尝青鱼秃肺,得用调羹,就像是吃蟹粉狮子头那样,用筷是很难夹住的。入口既像豆腐脑,又似果冻,一不小心,会自动滑进喉咙。勉强咬住后,略一咀嚼,有一丝猪肝的嚼感,只是要嫩出许多,比较像是微微凝固的鱼肝酱。本帮菜特有的酱汁掩不住青鱼肝的香甜,因为,香甜总在吞咽后,依稀留存于齿舌间。

已故《新民晚报》总编赵超构先生曾在品尝了青鱼秃肺后著文写道:“状如黄金,嫩如脑髓,卤汁浓郁芳香,入口未细品,即已化去,余味在唇舌之间,久久不散。”这是老文化人、老上海的真切感受。

青鱼秃肺,一地地道道的上海本帮菜,对于很多“老克勒”(指有层次会享受的上流绅士)来说,这几乎是上本帮饭店必点的一道菜。甚至有老饕赞它比法餐里的鹅肝还要肥美,由此可见此菜的神韵和魅力。

上一篇:延吉特色美食 下一篇:好好先生之猪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