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的粥 3期

时间:2022-07-12 01:27:04

所谓滕州的“粥”,属于滕州人的早点饮食,由小米和黄豆磨浆熬煮而成,其色泽微黄玉白,其质地细腻爽口,其味道醇香绵长。

作家张抗抗说:“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滕州的粥也是如此,据说是楚汉争霸时传下来的,算来,离现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想喝滕州的好粥,应到乡村的集镇上去,那里有味道最纯正的粥。粥铺子多是一个草棚子,内有矮桌凳若干。卖粥的,早把凌晨熬好的粥倒入粥缸内盛放好,这种缸,是用陶土烧制的陶缸,保温性能好,缸的外面,用麦秸围好,然后再套上白色的布套套,这样,即使过上半天,粥也会依然滚烫。而舀粥用的勺子,则是用绑了木棍的小瓢来充当,一瓢恰好一碗。有人讲究卫生,拿自家的大茶缸子去打粥,舀粥的人,很麻利地连舀几勺子,回家用小碗一量,给的多少恰和粥钱相符,正合适,可见生意人手中的瓢和心中的账一样精准。

滕州的粥选用优质的黄豆、玉米,磨成浆后煮制。早些年没有机器,磨黄豆玉米全靠石磨,做出的粥,味道纯正,吃的是细功夫。后来有了磨浆机,但用它磨出的浆熬出来的粥,味道却大不如前。细究起来,原来是从机器里不光带出来了铁锈味,磨出来的颗粒也不够细腻匀称,所以味道大打折扣。现在仍有部分做粥生意的人,坚持石磨打浆做粥,不用机器,于是这些人的生意都火得不得了。

再说熬粥,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熬粥须得半夜起身,黎明前熬好,早晨太阳出来时售卖。粥的口感好坏,全在熬粥的人手上。用多少米、多少豆,其比例有严格要求,不然味道就会有失偏颇。做粥的,各有各的配方比例,皆看作“商业机密”,秘不示人。熬粥的配方不同,器皿却一样,就是一口大纯铁锅,用柴禾底火来烧。熬煮时,先把米、豆浆水倒入锅中,然后大火烧至滚开,小火熬出香味。熬粥最忌讳半路往里加水,加了水粥会澄清,一锅粥就白扔了。另外熬粥时必须不断用勺子搅拌,不然就会煳锅,味道怪怪的,没人喝。如此这般,直等到粥的颜色由朦胧的奶白变为略黄的玉白时,粥才算是熬好了。到了这时,熬粥者方能长出一口气。

旧时节,能去街上喝碗粥的,是少数人,喝粥可是身份的象征。后来生活好了,喝粥的人,便逐日增多了。常见有许多老年人,遛完了,便直奔粥铺子,要上一碗,捧在手里,怕烫着,把碗转着圈儿喝,一口喝下去,碗里的粥会下去二指深浅,再接连几口,一碗粥就没了。几日没见的老兄弟几个,端起粥碗,开始东家长、西家短地聊起来。南坡的高粱、西坡的芝麻,民工去讨薪,美国总统来访华,一通神吹海聊,说着拉着,一碗粥已然下肚,于是,其中就有一位,把碗伸向舀粥的老板,大声说:“再来一碗……”

滕州的粥还有其他妙用,醉酒的人,清晨起来,心恶意烦,如果来碗粥,喝下肚之后,就会上下通气,神清目明,通体舒泰,感觉好受多了。也有感冒伤风的人,不吃药打针,紧喝两碗粥,冲出一头微汗,床上一躺,醒来,病就好了大半。看看,滕州的粥,竟成了治病的药粥。

张抗抗还说:“稀粥,对于中国人来说,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和积习。”现在看来,此言果真不虚。

上一篇:奇异的麝香猫咖啡 下一篇:炸炒米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