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菜日子 3期

时间:2022-10-14 06:03:56

阳历十一月,单位对面的马路边,就有附近的菜农大担大担挑来大白菜、红萝卜、雪里蕻,附近晨练的老人们成捆成篓地往家买,腌咸菜,冬的气息来了,年的味道从这一刻起越来越浓。

我自己也腌过咸菜。那时还在乡下教书,屋前有块地,收拾收拾,学邻居种菜。忙人种懒菜,撒些白菜种,这边吃,那边移棵栽。邻居告诉我,不移棵,菜长不大,也不好吃。或许因为这块地本身就肥,移栽的那块菜地上,大白菜长疯了。什么肥不施,只洒点水,个把礼拜大白菜就长到膝盖上,叶子阔大,叶叶相连,密不透风,偶尔落雨,沙沙一片。我喜欢坐在门廊下,看烟雨菜地,听天籁之音。

白菜长成,我却慌了:那么多菜,一下子吃又吃不完,送又没处送——邻居家家都有啊。笨婆娘不会过日子,照葫芦画瓢还是可以的,再学邻居将白菜起棵,挂在院内的晾衣绳上晒瘪,准备腌菜。缸和坛子我买了不少,摆在一处,看上去真有些自立门户的欢天喜地。晾去水气,青菜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压块大青石。邻居告诉我一周以后可吃,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我是个急性子,家人常说我“等不得草虾红”。我喜吃水咸菜。因为菜腌的时间还不长,菜色泛绿,如乡间倔强的丫头,不肯安于命运的安排。这时候吃咸菜,吃的是鲜。汪曾祺说:“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搬走压在坛口的大石头,抓两棵腌菜出来,清水一冲,切上两个红萝卜,不去皮,切长条,红红绿绿煮一锅。晚上,下了班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咸菜烧萝卜的腾腾热汽将吊着的灯泡裹在里面,也将我们裹在里面。扒一口米饭吃一嘴菜,经霜的菜和萝卜都有点甜,萝卜当季,水咸菜鲜美。满足、感恩不经意就涌到心里:辛苦一天,有此家常美味犒劳,足矣。

儿时的美味,我记得的似乎都跟咸菜有关。

我的家乡宝应是湖荡之地,有的是鱼虾。咸菜煮杂鱼真正好吃。咸菜要母亲腌的黄亮的那种,杂鱼是父亲去湖荡罱(音“懒”,捕鱼或捞鱼草、河泥的工具)渣罱上来的,有白条、鲫花、泥鳅、虾、小螃蟹,妈妈随手在船上收拾好。杂鱼讲究出水鲜,船一靠家门口的码头,我们就提着竹篓赶快往厨房送。祖母已将姜切好,葱剥好,大锅的油炼好,只等鱼往锅里一跳,咸菜一烩,咕嘟咕嘟炖上一根烟工夫,盛盘,撒香菜、蒜叶,再浇鱼卤,那袅袅的香气,曲曲折折,直钻肠子。

我在高邮生活三年。一到下雪天,或许新鲜菜蔬少,或许食堂师傅图省事,常做咸菜慈姑汤。慈姑是里下河地区最常见的水生植物,饥饿年代水乡人拿它救命。大食堂的慈姑汤的确如汪曾祺所言汤汁泛绿,但味道好,慈姑面,咸菜脆,汤清爽,尤其是鱼肉脂肪吃多之后,来碗慈姑汤,清一清肠道,那叫一个舒坦。

小锅咸菜慈姑汤却不是这色,祖母就能做得牛乳一般。她选的慈姑个头小,不用刀切——说有铁锈味,在菜板上拍碎,油爆,加水煮沸后大火升温,锅里开花,汤色渐白,推进去切成段的咸菜,有老豆腐劈上两片更好,一锅“牛乳”,豆腐如影随形、咸菜若隐若现,这样的汤一口气我能喝两大碗。

咸菜烧肉是我外婆的拿手好菜。小时候去外婆家,外婆都要特意为我们多做个把菜的。但外婆不当家作主,当家作主的是舅妈。外婆叮嘱我们看见舅妈嘴要甜,手要勤,这样舅妈才会喜欢。小伙伴们的舅妈大多不太喜欢他们,会对他们翻白眼睛。我的舅妈还好,记忆里从没嫌弃过我们,于是外婆的偏爱我就享受得很多,每次去都能吃一回小咸菜烧肉,那个香啊,打嘴巴舍不得丢。

又降温了,在这个寒意渐浓的晚上,我真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

上一篇:如何陪宝宝度过出牙敏感期 下一篇:以茶代酒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