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10 01:40:20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由于我国施工企业的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所以加强机械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对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机械管理,就机械本身的管理内容来说,包括机械设备“生命”全过程的管理。一方面包括选购、验收、安装、调试、维修、更新、改造和报废的物质运动形态;另一方面包括投资、折旧、维修、更新改造资金等价值运动形态。所以机械管理的内容是非常广泛而复杂的,好的管理方法需要我们去借鉴。

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使用的特点

(1)机械设备随着建筑施工而进行频繁的流动、迁移的拆装。

(2)机械设备作业的对象往往是砂、石、土、灰、木、钢等,露天作业多,受风雨、粉尘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机械的磨损速度快,损耗大,寿命短,易出现故障。

(3)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较多,人、机配合作业多,施工机械的配套组合不固定,劳动对象的条件复杂多变,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繁杂多变。

2、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设备不配套

工程中标后,组建新的项目部,从各个项目部中抽调的机械设备大都技术状态较差,投入新的工程后,难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而一些工程所需的大型或特殊的设备不到位、设备不配套,同样是很棘手的问题。

2.2项目部设备管理的短期行为严重

项目部追求的目标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加快工程进度。因此机械的使用越快越好。但是,由于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项目部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重管理、轻使用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机械的使用寿命和技术状态。而对于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机械故障问题,项目部不愿意承担高额的维修保养费用。

2.3机械管理和生产管理互相矛盾

项目部以技术人员为主,往往不包括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作为机械使用管理的非专业人员,对机械的使用和保养知识不了解,对施工技术也知之甚少,往往处于被动或受支配地位,机械管理效果被大大削弱。

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方法

3.1重视机械选型

施工企业在购置新设备的过程中,首先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工程量、施工期、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要做到选型科学,配套适用,以有限的投资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适用性。指的是选择的机械要适应项目的实际需要。

(2)经济性。指的是所选的机械设备应达到经济效果最佳,节约生产成本。

(3)先进性。指的是技术上确保先进,促进高效率运转。

(4)可靠性。指的是采购过程中要兼顾安全性、通用性和环保性。尽量选择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机型,提高配将的通用性,减少配件存量,减少资金占用。

3.2严格机械采购

机械本身的质量是机械安全使用的关键。许多建筑设备事故都是由于施工单位的使用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而引发的。主要原因是机械的生产厂家制造能力或制造工艺不过关,师傅隐患的隐蔽性强,日常的检修保养很难发现为题,所以危害性较大。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机械及配件的采购工作。首先,建立机械采购制度,采购前进行安全、技术、经济方面的论证,委派专人负责设备的选型、购置、点收、安装、调试、验收,严格登记和交接手续。其次,新购进的机械设备要具备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作用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严禁购买使用国家规定淘汰和禁止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

3.3加强技术培训

调查统计证明,人为因素导致的建筑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因此,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在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强,施工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知识。为了现出人为造成的安全事故,就要加强对机械操作人员的管理,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由于大不部分中小型机械都是易于操作的,造成操作人员思想警惕性下降。例如,最为常见的砂浆搅拌机,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运动速度慢,如果一个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就很难认识到其中的危险。搅拌过程中,如果用物料拨弄拌桶内的砂浆,是很危险的。一旦石块卡住了拌叶,应如何去紧急处理,没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很难应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都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能够妥善处理危急情况。建筑施工企业也要建立健全国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保证其落实,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

3.4重视机械维修

由于施工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机械设备要进行预期检修。因此,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预期检修制度,把机械机械从完好到必须进行修理的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即:每班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小修、中修、大修。前四个阶段是日常维护的范畴,后三个阶段要有修理工在专门的修理车间进行。由于施工项目的特点,修理补办在施工现场建立简易修理车间来完成。修理人员在进行机械修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全面检修,并做好详细维修记录,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5供应管理

无论是机械的正常维修,还是意外事故的修理,都要使用各种配件,而且修理车间的运作需要消耗各种加工材料和修复材料。这样就需要对机械配件和加工材料的计划、储存、订购、贸易和供应工作进行管理,统称供应管理。供应管理是生产单位及时、有效修理筑路机械设备的保障,是筑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筑路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因磨损、疲劳、变形和腐蚀等因素使动力性、紧固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机械将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临时性、平衡性和恢复性的修理作业。修理管理是筑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性能的“恢复”,也是“生产”。

3.6编制使用计划

工程项目的机械应有工程处设备部门进行统一调拨,实行有偿租赁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杜煦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从而保证有效保证机械的完好率。为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有必要为机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例如,可以为砂浆机、卷扬机塔等设备搭建遮雨棚,设备周围不能堆放建筑材料或杂物等,机械的控制台要保证视野开阔、安全,卷扬机引出的钢丝绳一定要确保不能碰到任何物体。施工现场的机械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无论理论方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要与时俱进,综合治理。施工企业只有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保证严格执行,加强监督,严格惩治;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从机械的采购到维修的各个环节都力争严格把关,才能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工程和机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机械的发展离不开工程,而工程的任务已经确定,其进度与质量则完全依赖于机械。机械管理始终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现场的机械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无论理论方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要与时俱进,综合治理。对工程所使用的筑路机械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提高机械的综合使用效能。

参考文献:

[1]卢英军.浅谈工程机械的管理及维护[J].科技资讯,2008(20).

[2]贺慧琴.浅谈机械设备的管理[J].甘肃科技,2002(5).

[3]白云峰.高原工程机械管理注意事项[J].中国西部科技,2004(8).

[4]李海同.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加强的建议与对策[M].科技资讯,2006(29).

[5]解明旭.浅谈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M].机械管理开发,2006(3).

上一篇:试论水利水电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 下一篇:浅析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