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肿止痛膏在痔瘘术后的临床应用观察

时间:2022-10-10 01:18:32

消肿止痛膏在痔瘘术后的临床应用观察

寻求一种能迅速有效地消除术后症状,预防伤口感染,既实用而又简便的方法是我们对痔瘘术后伤口愈合必须重视的问题,2010年10月~2011年4月对200例痔瘘术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混合痔、肛瘘术后患者200例,分成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25~72岁,平均43岁。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28~70岁,平均49岁。方法:①手术方式:200例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外剥内扎术或肛瘘切除术,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1天开始常规伤口换药,2次/日,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治疗。②换药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天开始换药,换药方法均是将药膏直接涂在局部创面上或红肿热痛处(换药之前都予痔疮坐浴液500ml+温开水稀释至1000~1500ml坐浴,每次20分钟),连续换药7天1个疗程。

消肿止痛膏的组成与功效:由大黄、黄连、黄柏、苦参、芒硝、红花、白芷、冰片、白及组成。方中大黄、黄连、黄柏、苦参清热解毒燥湿,芒硝软坚消肿,红花活血化瘀,白芷祛风消肿止痛,冰片清热解毒止痛,白及凉血止血生肌。

疗效评定标准:用药1个疗程后作疗效评估,根据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与治疗前症状对比作评价。①显效:症状有明显改善或好转;②有效:症状有改善或好转;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好转。

结 果

观察结果:两组在显效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其在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水肿、血栓疼痛剧烈时,疗效更佳。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痔疮等疾病多因风湿燥火诸邪乘虚而入,郁久化热,蕴积于肛肠,致局部气滞血瘀,经络不和而成。术后因手术创伤及自身特殊生理环境,每天排气、排便等刺激而出现水肿、疼痛、渗液、渗血等症状而严重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可引起伤口感染及大出血等合并症。消肿止痛膏方中大黄、黄连、黄柏、苦参清热解毒燥湿,芒硝软坚消肿,红花活血化瘀,白芷祛风消肿止痛,冰片清热解毒止痛,白及凉血止血生肌,诸药合用共达清热燥湿、活血生肌、祛风止痛止痒之功。经实验研究证实其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作用。以其外敷治疗术后出现的症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使伤口早日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其临床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两组比较均P<0.05)。本药经长期使用观察,无任何不良反应,外敷后有明显的凉爽舒适感,且制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是痔术后治疗较理想的膏剂,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0-311.

2 郑观炳,李华山.痔外坐液熏洗治疗疾病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6,2(1):3.

上一篇:骨博丸治疗胫骨骨折愈合临床研究 下一篇:持续牵引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腰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