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成陵八百年

时间:2022-10-10 01:17:3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吉思汗的陵园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甘德尔草原上,距东胜市60多公里。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极具特色,是内蒙古的一处主要旅游景点。这里蓝天如碧、苍松翠柏、绿草如茵、牧马嘶鸣、牛羊成群,还有那数百年来从不停歇的祭祀歌和巴音晶呼格河的涓涓溪流,共同簇拥守卫着耸立在阿拉腾甘德尔敖包旁边的圣主的陵寝。

知道“鄂尔多斯”是什么意思吗?是蒙古语中“斡耳朵”的复数形式,即“众多宫帐”之意。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曾拥有“四大斡耳朵”,为了保卫这些斡耳朵,成吉思汗特意抽调亲信、骨干,组成了一支专司守护之职的队伍,成为负有特殊使命的组织。成吉思汗逝世后,根据蒙古民族的传统习俗,将象征成吉思汗灵魂的灵柩、遗像及身前使用的物品等供奉在这些宫帐内,这些“斡耳朵”便成为祭祀成吉思汗的移动陵寝,作为“全体蒙古民族的总神”或“奉祀之神”,相伴在蒙古宫廷左右,接受人们的四时祭拜。守护“斡耳朵”的组织严格按照祖训世代相承,星移斗转,子孙日渐繁盛,慢慢形成一个庞大的部族集团,“鄂尔多斯”遂逐渐成为这个专职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陵寝的部族的族名。七百多年来,鄂尔多斯部忠实地护卫着成吉思汗陵寝,肩负着守护、祭祀“一代天骄”的特殊使命,辗转迁徙大漠南北,最后于公元15世纪中叶,定居如今的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于公元13世纪的成吉思汗祭祀制度,高度涵盖了蒙古王朝的帝王祭祀文化、宫廷文化和传统游牧文化的精髓,而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陵寝的鄂尔多斯部,则把蒙古民族古老、原始、神秘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是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正殿高26米,双层屋檐;东西殿高23米,单层屋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从高处下望,整个大殿像一只雄鹰,正殿像鹰的头和身子,两个侧殿则恰似雄鹰展开的双翼。

步入陵殿,更让人叹为观止。

正殿正中摆放着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后殿为寝宫,安放三个白缎罩着的灵包,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柩,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还摆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珍贵文物。

在东西两个侧殿的走廊里绘有壁画,介绍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件。

在成吉思汗陵东南1公里处,有金顶大帐、侧殿、选汗高台、草原度假村等。

一番游历,回到正殿,成吉思汗英武伟岸的坐像,透射出一股气壮山河的浩气;八百年不熄灭的酥油灯,闪动着游神的亮光;悬挂着的条条哈达,好像在向如织的拜谒者诉说着成吉思汗的伟业奇功,诉说着成吉思汗陵近八百年的漫长历程……

景点简介

陵园门牌楼:是历史文化圣地的标志。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完美融合的典型建筑。其风格成为宏伟的陵宫建筑的序和延伸,与陵宫相互辉映,将人们带入沧桑的历史长河。

祭祀广场:是托举成吉思汗陵宫的阿拉腾甘德尔梁的根基,是万物生存的大地母亲的象征。祭祀广场中央耸立着挂有象征苍天、圣火、乳汁、大地、水草的蓝、红、白、黄、绿五彩天马旗的“黑慕热”,给人以吉祥祝福。

铜像广场:正中竖立着高大的成吉思汗出征铜像。充分体现了崛起于马背上的伟人震撼山河的气度,成为成吉思汗戎马生涯的缩影。

九十九级台阶:像是苍天的梯子,寓意着九十九重天,是吉祥福禄的象征;远望又像是永不停息的河水,寓意着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这一“永恒的河”源远流长,永世长存。

阿拉腾甘德尔敖包:为纪念成吉思汗而设立。成吉思汗陵园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的查干苏鲁克大祭祭天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苏勒德祭坛:祭坛上供奉着成吉思汗的哈日苏勒德,是成吉思汗统帅大军所向无敌的战神,蒙古民族将苏勒德崇拜为苍天赐给成吉思汗的圣物。苏勒德是蒙古王朝建立全体民众总神的组成部分,是平安、吉祥、威猛的象征。八百年来人们以敬献哈达、点长明灯、献全羊等形式进行祭祀。

成吉思汗陵管理局

地址: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

旅游热线:0477-8961220 0477-8961240

传真:0477-8961220 邮编:017208

E-mail:

上一篇:那些撒落在南中国海的珍珠 下一篇:大草原的“餐饮皇后”和她的蒙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