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松江新城新高度

时间:2022-10-10 12:42:01

[摘要]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经历、总体设计等几个方面,简要地介绍了上海新松商业街区项目,并从整体构思、形体塑造、功能组织等方面阐述建筑师对城市街区规划设计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整体构思、形体塑造、功能组织、景观设计

一、创作背景

本项目基地为上海松江新城的新松江路31号地块。北临新松江路,东接方松路,南界大邱泾河,西邻龙兴港河。基地内大邱泾河穿越分为东西两地块,其面积各为6.4113公顷和1.4514公顷,用地共计为7.8627公顷,其中商业用地面积为5.5039公顷,占总用地面积70.0%;住宅用地面积为2.358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30.0%。

本项目紧邻松江新城市政中心,新松江路在北侧联接到主要城市聚集点,河流环绕之彼岸为新城主要绿色视觉空间和政府行政中心。本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五星级酒店、高级住宅、高级办公楼及商业、休闲娱乐设施。

二、整体构思

2.1 总则

本项目设计旨在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城中心,除在大型休闲娱乐商业空间内购物时欣赏这里的水岸风景外,还可以享受一个充满现代感和优雅感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办公塔楼和五星级酒店矗立于场地西侧,而商业设施则为本场地创造了经济价值。横贯东西的购物街将大片低层绿色休闲商业、娱乐区同五星级酒店、办公楼、高级住宅既分隔、又串连成整体。通过这条通路,人们都可以很方便地来往穿梭于本商业区,尽情休闲和享乐

2.2 功能及体量布局

基地总体布局为:通过从北侧城市干道新松江路及南侧市政路引进的两条沿南北方向的规划道路构架将用地划分为A、B、C以及大邱泾河东岸的D四片地块,每片地块的尺度形状均适宜于一定规模、性质的开发建设,并功能布局分区明确、清晰:A地块为甲级商务办公及五星级酒店, 两幢110米高的塔楼相互呼应;B地块为购物中心及公寓式办公。隔河东西两岸的C、D地块为高级住宅区、环境独立、安静、私密。

总体体量为沿河亲切的低层建筑与沿路以办公楼领衔的高低错落、节律有序变化的高层建筑群组成了松江新城优美的天际线。

2.3 自然环境空间的设计

该场址被水体和开阔绿色空间所环绕,因此布局必须处处引用水体和绿地优势,为人们创造景观和观景条件。建筑物必须要考虑利用天然交叉通风和自然采光,用施工挖掘的土方堆叠在屋顶平台上,用于屋顶景观植物的种植及过滤、渗透和收集场地雨水,通过创造环境、游人和居民之间的互动重新运用自然景观因素。

2.4 广场设计

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及环绕场地的建筑,为了体现该综合体规划的独特性,应提供生动的曲线状场所,以创造趣味性和显著性。这个场所必须具有优越的环境、丰富的水景、有机构成的建筑、多姿多彩的景致,这样才能使游人在绿庭休闲广场流连忘返。

三、交通组织

3.1 道路网络

结合地块划分在场地内的主要道路网为:

南侧市政路(双行,双道,路面宽11m)供社会车辆通行

西段街坊路(双行,双道,路面宽7m)供组织西区写字楼和酒店机动车交通用

东段街坊路(双行,双道,路面宽7m)供组织东区商业、SOHO及住宅机动车交通用

3.2 出入口

北侧入口:结合地块划分和道路网络沿新松江路分别组织两个机动车主入口和一个人行商业公众入口。

东侧入口:一个从方松路经已建跨邱泾河鱼形桥引入;一个为D区住宅主入口

西侧入口:经跨河龙兴港桥引入

3.3 停车设施及自行车停放

为适配大规模商业设施提供最充分、便捷的公众停车位,共计2315位。包括:各地块的地下车库及地面停车。

商业地块及住宅地块提供公众和住户用自行车库,共计2341位。其地面出入口均位于方便的必经路侧。

4.4 人车分流

出入口和道路网络均精心设计人车分流,除各有侧重的服务功能外,还组织各楼前区的小客车下车场地和顺畅出入地下车库的流线,使机动车尽早转入地下或地上,避免交叉干扰。详见交通分析示意图(包括公众和各种用户的机动车流线、步行流线、服务供应流线和自行车流线)。

4.5 服务供应流线(包括垃圾集散)

为保障酒店及大型商业设施的服务供应货流顺畅并不干扰公众购物流,设计提供:

A、B地块各有专用货流供应入口(包括垃圾收集),位于相对远离公众人流及视线的隐蔽角落。

货运路线与公众商业流线分流。

高度小于 2.6m的中小型货车可通过坡道直接出入地下车库的贮藏、备用空间。

五、建筑设计(重点B地块)

5.1设计理念

本案引进了国际最新的商业中心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本地块的优势,发展多功能多业态的商业空间。通过大型集中式购物主力店和分散式的室内商业休闲街相结合,以达到人们各种休闲生活的需求,吸引人们来消费,看电影,上酒吧,进餐馆,坐咖啡店,品茶室;河边散步,逛国际品牌店,创建出一个人们日常生活中谈起吸引年青人的热点场所 (Appealing Destination),吸引更多的回头客源,使投资到达最大效果。

休闲商业街的设计手法在于充分利用周边环水的优势,放弃传统的“一目了然”( lets-take-in-the-whole-building-at-a-glance) 的直线设计,而是采用弧线条和不规则的几何空间,设计成室内、外,上下层商业的融合和互动的空间。并增加了“下一个角落是什么” ( what’s- around-the-corner)的趣味元数。各地块具有各自的大庭院,由不规则的小道,天桥,楼梯联接起来;各地块由多种建筑体块,高低错落,丰富建筑立面,利用柱廊,木构架来统一的手法,满足各用户的独特和多极的设计要求。多功能的商业空间和多样的建筑群体结合商,住,办和停车功能,使整个休闲广场成为一年四季,日夜活跃的松江新区的综合功能地段。

公寓式办公(SOHO)采用开间4.2m,层高3m的标准单元,标准层三梯12户,每户配置卫生间,户户享有河岸景观。

5.2立面设计

B地块建筑为本工程商业的核心,拥有购物中心、休闲餐饮等一系列对城市开放的功能空间,行人可以从北侧的新松江路和南侧沿河道路进入这座美丽的城市公园。

为了保持建筑立面设计手法在群体上的协调性,外立面材料采用米黄色花岗岩和玻璃幕墙同时结合大型广告展板,并在石材表面增加了一层肌理,辅以灯光手法来表达,创造生动活泼的建筑形象。建筑南立面层层退台,并采用波状彩色玻璃幕墙,形成实和虚的对比;并设大型中庭,再营造良好购物环境的同时将景观引入室内,与附近的小桥流水和河对岸的大型绿地景观相呼应。

建筑群以丰富、多层次、沿河逐层退台的四层建筑群体,塑造出宜人的尺度和材质亲切的休闲环境。围绕室外广场设置多媒体广告牌,创造出浓厚的商业气氛。沿河步行道为酒吧和餐饮业提供半室外的、面向优美水乡景色的用餐空间。二层用木制构架来创造柔和温暖的消费空间;高性能彩色玻璃幕墙塑造出简洁明快的商业格局,增强室内外的流通感。傍晚,灯火通明的玻璃、灯火、多媒体广告创造出变幻多样的沿河景观,并

成为松江新风景点。

外立面采用彩色玻璃和数码LED技术,使之无论白天夜晚,色彩均可变幻无穷,活力四射。整个建筑群成为吸引游客的时尚生活中心。

SOHO采用ART DECO的设计手法,利用米黄色花岗岩和大面积玻璃窗结合的立面设计手法,强调竖向线条,突显尊贵典雅气质。

六、景观设计

4.1 自然文脉及休闲、娱乐景观情趣

位于一组重要民用地标的中心(诸如市政厅、图书馆、青年中心、医院),本设计拟在松江区的最最中心点建造一座生动的城市节结。

本设计的社会支柱包含适应人口的大部分的使用功能。人们能工作、购物和生活在这个邻里社区 ― 如购物或娱乐也来去自如或者只是为了在水边漫步徘徊。

大量的人流为该项目带来极强的社会效应:人们不仅可以在亲水环境中购物和工作,还能通过便捷的交通到达木板道路、参加中央广场上举行的各种文化、展示活动,同时还为散步的人们营造了浪漫的氛围。不同的户型、建筑样式和生活设施为各种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4.2 景观和视觉通廊

设计利用水体脉络和公众购物行为流线(即街道)的交错穿插组织各种不同特征的景观节点和视觉通廊。

4.3 水体和绿化

本项目宜人的环境通过如下因素得以体现:在公共空间大量运用植被,创造宜人的绿色景观、改进空气质量;利用软性景观防止水体漫上场地;波光粼粼的池塘和其它水景特色汇集、过滤并处理雨水;为花园提供平台和绿化屋顶来遮盖由于施工给场地带来的混乱局面。

七、规划目标

以松江新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依据,配合大邱泾河沿岸详细规划。在本工程项目地块内,重点在功能、景观等方面规划协调和衔接,提升城市土地使用价值,建设融文化、博览、娱乐、休闲、商业服务、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滨水区和历史文化区。

结语

通过整个项目实践活动,对概念性综合商业空间设计手法提炼,从现状分析到概念形成,以及项目表现整个过程的探索。期望可以在难得的机会中平衡各种力量,因地制宜的实践综合性商业综合设计,探索着新的道路。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建筑设计 下一篇:浅析现代建筑电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