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与“五步五查”教学法的结合

时间:2022-10-10 11:52:21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与“五步五查”教学法的结合

【摘 要】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与“五步五查”教学法结合后,使化学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地方,课堂也变得充实而有活力,学生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课堂效果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新课标的教学基本理念要求是: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而我们学校在高效课堂推行实施地探索过程中,总结出了适合我们学校实际情况的“五步五查”教学法。“五步五查”教学法只是一个模式,它分为五步:

第一步,预习检测。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

第二步,班级展示。二查小组合作效果。

第三步,师生互动。三查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

第四步,课堂反馈。四查目标完成情况。

第五步,课堂链接。五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是我们“五步五查”教学法对应的预习、展示、反馈,学习方式上对应的独学、对学、群学。“五步五查”教学法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实际化了,即实现了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抵达智慧的飞跃,简单地说,就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实现了更高层次的教育,即超越了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值观,而上升到通达智慧的层面。

“五步五查”教学法中的预习不是传统课堂上的自学,它的要求是:学生围绕导学案开始自学、对学、群学,一般不对预习环节做时间要求(可以课下预习,也可以课上预习,预习好后在上新课),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要尽量自学。另外制作导学案时,要体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近化。导学案承载着“育人”与“会学”的诸多功能。导学案不是习题集,是学生学会的“学步车”,是达到能力目标的导航仪,是驶向终点的方向盘。其核心体现的应该是“三学”:学生、学情、学法。如:我在设置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1课时的课前预习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这样的预习:

一、你知道自然界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吗?请你判断生活中这些物质的变化,它们在变化前后有什么不同?

1、木材做成桌椅 2、雨水的形成 3、纸张的燃烧

4、玻璃杯碎了 5、铁生锈了 6、蜡烛的燃烧

二、根据你的判断,你把物质的变化分为了几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你能从生活中再分别举出一些对应的例子吗?

预习之后是展示。展示是“五步五查”教学法中的一大亮点,甚至有人把“五步五查”教学法的课堂称之为“展示课堂”。“五步五查”教学法的课堂十分重视展示,因为我们一向认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谁都别轻视了展示,展示即是“发表、暴露、提升”的过程。从操作技巧上说,“五步五查”教学法的展示又分为两种:小展示和大展示,即小组展示和班级展示。小展示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就是老师,小组内部学生分aa\bb\cc三个层次,一个小组4――6人,相对独立,相互竞争、对抗、质疑。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同学要将自己的过程写出来,简单问题组长负者组内讨论总决。而教师要根据他们在小展示中暴露的问题,组织全体同学参与到“大展示”中,在大展示中,教师要做到“垂帘听政”,让小组之间各述其见,相互补充,使问题得到解决。另外,在大展示中我们的教师做到了充分的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所以我们已将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课堂转变为了“自主式”和“满堂彩”的课堂,让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如我在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1课时的展示:主要就是先让各小组把自己预习的情况进行组内讨论总结,然后在各小组内选出代表发言。即引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展示之后是师生互动。如我在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1课时的互动是:先解决小组间展示时出现的问题,然后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接着我来演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并判断分别是什么变化?师生互动一方面是把展示环节中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教师的导引和点拨下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把重点和难点放在这一环节,学优生示范带动,先在小组中讲解,讨论,总结,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当裁判,并在适当之时,加以点拨和引导,使重点和难点得到轻松突破。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能主动结对子,能主动合作,探究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并产生学习兴趣。

第四步是课堂反馈,是检查课堂目标完成情况,即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结构,完成课堂作业。反馈甚至有时都无需教师去亲自完成,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己完成,若完成不了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

最后一步是课堂衔接,即检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主要的操作方法是:教师点拨下节课预习的要点,并下发导学案,学生可以课上预习,也可以课下预习。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我就把“五步五查”教学法灵活的运用在化学教学中。我在运用中发现,在“五步五查”教学法的指引下,我的课堂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的主导变为了指导,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了主动,课堂由原来的沉闷变为了活跃,课堂由原来教师“单打独斗”的“一言堂”变为了现在师生“互相切磋”的“众言堂”。课堂变得充满勃勃生机、妙趣横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师变得轻松,乐教、好教,学生变得有兴趣,乐学、好学。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

上一篇:面向“智慧城市”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下一篇:重视激趣 快乐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