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有效学习

时间:2022-07-06 01:29:09

明确目标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日趋稳健,教育正由懵懂的继承、盲目的引进走向积极、健康的自主创新的科学道路。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提高单位成本投入内的产业效率,可惟独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不遗余力的倾注投资获益却很微薄。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极度浪费型的教育模式,将教育引向追求效率的节约型模式。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形势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即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通常为40分钟),在师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付出与“达标”的效果比。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教材提供的范例和师生间的交流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习也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文本范例为指导,进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实践。不能本末倒置,夸大文本范例的作用,无限挖掘和感悟,这样既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更严重降低了教学效率。儿童毕竟受其身心发展和生活体验的局限对文本不能作出更多的感悟和体会,若教者一味强调挖掘文本的深度,只能是为难学生或逼迫学生说出教者所要的答案形成假性学习。这种假性学习现象的形成,使教学评价进入暂时的被蒙蔽状态,鼓励了教学的“误入歧途”。明确教学目标的教学指向性的依据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

二、明确教与学的主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

1.教师是“教”的主体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中与之相应却降低了教师的主体性,致使现在的课堂由学生的“学而不思”走向了“思而不学”的另一极端。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教学中,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学主要是学生的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与学之间也存在差异。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来指导教师的教学。

如:我在教学《我们上路了》一课时,课文最后一小节中提到“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等事物。如果这里老师只是让学生说说这几种事物分别是什么,那么学生的理解就会只局限于对这些事物本身的理解。显然在这里,这几种事物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如果没有老师的点拨,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就会只局限于字面上所显现的,本文更深一层的象征意义还是需要老师恰当地运用师生之间的差异来指导学生理解。所以,我认为漠视教师的主体性,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只能是使课堂教学走向随意性和盲目性。老师应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或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充分发挥“教”的主体性,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指正。回归教师教的主体性:“传道、授业、解惑”。

2、学生是“学”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所以有很多教师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打破了过去的座位模式,三五围坐,方便学生的自主讨论学习。课堂上不时的让学生交流、讨论。而往往我们看到的是热闹之后只是个别好学生参加交流发言,其他同学听,或者是各说各的观点并未将小组内的意见统一反映出来。这样就出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伪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是拉大学生间的差异,不想学的学生乘机偷闲,想学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干扰下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很明显这种貌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效率很低。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学生的伪主体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对文本进行拓展练习等等。

如:我在教学《你,浪花的一滴水》时,在诗歌的倒数第二小节中,作者把雷锋比作“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红旗上的一根纤维”等。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练习:你还可以把雷锋比作什么?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知道了雷锋相对于中国亿万人民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员,但他所做的事却意义深远。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正是在于它的“小中见大”。

再比如:我在教学《小抄写员》时,文中通过对叙利奥几次心理变化的描写来突显了叙利奥的懂事、对家庭强烈的责任心和对父亲的体贴,文章最后以他躺在母亲的怀里甜甜地睡了一晚作为结尾。我并没有在此打住,而是顺势问了同学们:当第二天,叙利奥醒来后,发现他躺在母亲的怀里时,他会怎么想呢?这就延伸到了叙利奥的第五次心理变化,同学们又可以进行人物心理描写小练笔。这种具有实质性的做法更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和发挥。

三、落实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应单单只强调其工具性,应该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课标强调的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而不是片面地强调人文性或工具性。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很多老师片面地强调了人文性,而忽视了它的工具性。如:有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上《美丽的武夷山》时,她片面地强调了武夷山的美,于是她出示了很多有关武夷山的图片,翻过来复过去地从视觉上强调武夷山的美,而忽视了学生的识字教学,结果一堂语文课下来,学生除了记住了那些美丽的图片外,语文知识一无所获。如果一堂语文课上,学生连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没学到,那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从何谈起呢?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尤其是低段课堂,必须要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再来体现课程的人文性,这样才能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只有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高效。

四、针对性的训练是巩固教学成果的有力保障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性。语文课堂上的任何一个练习都会牵涉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如一次习作,它就会牵涉到字、词、句、段、写作顺序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每次的练习必须要有针对性,评价时主要以每次习作前提出的要求为依据,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的进步才是有效的。

比如:我在教学《幸福在哪里》这一课时,我就抓住了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然后再提出对话描写的几种形式:(1)提示语在句前,“说”的后面用冒号(2)提示语在句中,“说”的后面用逗号(3)提示语在句末,“说”的后面用句号。学完这一点后,立刻让学生用上这三种不同的形式进行人物对话描写,教师就以这几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与否来评价学生的习作,也达到了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精心选材 合理谋篇 成就溢彩之作 下一篇:同源染色体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