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简约风格的室内陈设艺术

时间:2022-10-10 11:20:31

浅析简约风格的室内陈设艺术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室内设计风格的多样化趋势下,简约风格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如何才能既保持原有整洁、大方的简约特色,还能够突出其特别之处;如何使其风格明朗化不出现单一、重复的尴尬局面。本选题从陈设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简约风格的室内设计搭配进行阐释,这对室内设计风格的探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简约风格 室内陈设 元素

1 室内设计风格的多样化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根据每个人的审美和嗜好能够对于自身的居住环境找出更加适合其自身的室内风格。于是,室内设计的风格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发展,这其中有中式、美式乡村、欧式、简约风格、地中海风格、田园风格、东南亚风格、法式风格等等,如此众多的设计风格之间是根据不同的设计元素来区分的。伴随现代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感以及压迫感,在众多的设计风格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希望生活在轻松愉悦又不失时尚感的简约风格的陈设空间中,这便是简约风格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应用的重要原因。

2 决定简约风格的室内陈设元素

室内陈设又称室内软装陈设,通常是指家庭室内陈设。包括室内装饰品、家用电器、室内装修、家具以及色彩等内容。在室内陈设设计中按照陈设品的性质可以将陈设品分为实用性陈设品和装饰性陈设品两大类。如各类家具、器皿、电器等为实用性陈设品,它们以实用功能为主,同时其外观设计也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而手工工艺品、陈设品及装饰画等只具观赏性或具有文化、历史意义的物品具有装饰作用为装饰性陈设。

2.1 室内陈设艺术语言的定位

设计风格是选择室内陈设语言的决定因素。室内陈设的种类繁多,同一种陈设物品会因为不同的造型和材质而呈现出不同的搭配效果。比如做工精细的陶瓷艺术,其造型古典、色彩古朴的传统陶瓷适宜摆放在优雅古朴的室内环境中;而造型独特个性的现代陶瓷适合摆置于现代时尚简约风格的室内中。

2.2 简约风格中的陈设元素

早期的现代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设计理论来源于西方,简约起源于现代派的极简主义,德国包豪斯学校的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他提倡“LESSlSMORE”,即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作到最大程度的简洁。由此可以看出,简约风格就是简单而有品位,这种品位体现在设计上的细节的把握,其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局部和装饰都要深思熟虑。简约风格中常见的陈设往往给人以整洁、简单、大方的印象,其室内陈设的造型往往采用抽象的几何形体搭配造型简单时尚的装饰物。那么,简约风格的陈设元素可分为以下几点。

(1)造型设计元素。在这种设计语言中,设计中的每一部分往往都承受着重要的实用性作用,比如室内的顶面、墙面和地面,这其中的所有物品都呈现出它的造型美感。简约风格的形式需要空间轮廓分明、线条简洁,陈设的布置需要造型上统一且完整。斯堪的纳维亚公寓中厨房的三大面采用简洁的直线造型交错于空间中,在主体墙面中考虑到实际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同时加入亮色壁纸并与交错的直线造型相呼应,使简洁的空间富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2)功能人性化元素。虽然简约风格的造型和线条趋于简单,但是简约风格是极重视空间陈设的多功能性的。简约陈设的舒适度最大化特性更加要求其每一个物件都强调其使用的合理性和功能性。这要求每一种陈设品都要恰到好处的作用于空间,并针对于居住环境进一步强调其舒适性。

2.3 简约风格的室内陈设案例

简约风格的室内陈设是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人们在生活中不同的感性和理性。香港十大设计师之一梁志天以简约风格的室内设计而著名,他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出发,认为人的生活是追求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而简约风格正表达着现代人的生活态度。

梁志天全新的简约风格,为各种空间创造了独特的感觉。其室内设计作品“赛诗阁”位于香港山顶加列山道,整个空间运用沉稳的深色作为地面颜色,而墙面和吊顶采用淡色与地面相辅相成构造了一个有节奏感的简约空间;在家具上搭配浅色沙发及深色木纹茶桌,巧妙的交叉搭配使空间不断变换却又不显凌乱;整个空间无主要光源而都采用辅助灯光来烘托氛围,在装饰上无细微杂乱的陈设,陈设品做到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精简程度,整个空间精致而不失大气。

结语

简约风格室内设计的地面、吊顶、家具、装饰品及器皿均应以纯正的质地、简洁的造型及精湛的工艺为设计特色,在简约风格下室内陈设中的设计理念为“简约”,因为每一个陈设都是在传达它的功能信息,所以简约风格的陈设对于其审美性和功能性的统一的要求更为严格,室内陈设所针对的简约风格应以宁缺勿滥为核心。

参考文献

[1]王文起.现代简约风格[J].四川成都学院,2011.

[2]郑桂玉.色彩形态语言[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李绍渊.阮珉斌[M].现代设计元素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4]李林.缤纷家居[J].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上一篇:论中国水墨画的基本艺术特征及其计算机仿真实... 下一篇:现代影视广告的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