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查办案件“三大瓶颈”的思考

时间:2022-10-10 10:53:49

对提升查办案件“三大瓶颈”的思考

摘要:当前办案工作凸显“三大瓶颈”,即: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与案源拓展难度增大并存,凸显线索瓶颈;查办新型案件难题叠加与惩治职能逐步细分并存,凸显协调瓶颈;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要求更高与案件突破难度越来越大并存,凸显人才瓶颈。现结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多年的所思所想,经验承办,就如何提升查办案件“三大瓶颈”浅谈笔者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关键词:办案 瓶颈 思考

1 概述

围绕“三个基点”,突破“线索瓶颈”认真受理举报,精心筛选案件线索,是办成案、办铁案、办精品案的基础和前提。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必须及时捕捉和深入挖掘高质量的案件线索,切实加强线索筛选工作。

一要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工作根本点选。线索筛选的重点就是办案工作的重点,查办案件不能够孤立办案、就案查案,线索筛选也应当把视野放在党委、政府工作全局中思考、谋划和部署,始终贯彻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使办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保障、推动和支撑本地本部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要着眼于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的有机统一,站在实现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机统一的高度筛选线索,为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要认真归纳,仔细分析,梳理思路,围绕关键点选。要始终坚持实事求这一基本原则,紧紧抓住“权钱交易”这一腐败本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对有限的案件线索进行全方位、科学有效的归纳分析,做到对单一线索逻辑推理、挖掘到底;对同类多个线索集中分析、评估判断;对当期线索专题研究、即时查访;对多期线索前后联系、动态分析。对案件线索进行科学储备管理,对一些有一定价值、但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难以展开调查处理的线索,既不能仓促上马、轻易查否,也不能不闻不问、弃之不管,而应当长期关注、盯人盯事,对重点领域、重点人员的案件线索进行充分积累,待时机成熟后一鼓作气、锲而不舍,确保顺利成案。

三要呼应民意,甄别对象,围绕群众关注点选。要始终坚持以民意民声为依据、以民盼民愿为方向,对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线索要优先调查核实,对影响恶劣、民怨较大的举报对象要坚决调查处理,并将查处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回应群众关切,稳定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体就是要做到“三个严肃查处”:严肃查处媒体和网络舆情反映的案件;严肃查处涉农领域和基层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重大责任事故和背后的失职渎职案件。

2 立足“三个协调”,突破“协调瓶颈”

当前,反腐败工作由“单兵种作战”向“集团化作战”转变,要求反腐败各部门加强联系,增加互信,沟通协作,形成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在反腐败协调小组中的主导作用和自身职能优势,做到有为有位,保证反腐败工作协调有序、有力开展。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力争“常协调”。“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是我国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决定了反腐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项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单一职责,而是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共同的目标和使命要求在工作开展中加强部门协调和协作,这是体制要求,也是政策应有之义。要深刻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充分利用反腐败协调小组平台,加强与反腐败成员单位沟通,切实将各部门对协调工作的认识统一到中央及地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和反腐败工作成效的高度上来,做到经常性协调。

二要发挥优势,精心组织,确保“能协调”。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自身政治优势、职能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协调工作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始终做到紧紧依靠同级党委开展工作不“错位”,将办案工作融入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增加协调工作的权威性;始终做到正确履行职能不“缺位”,切实强化组织协调意识,不断增强组织协调的自觉性,按照职责开展好组织协调工作;始终做到狠抓工作机制落实监督不“失位”,建立反腐败协调小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加强反腐败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为大要案件顺利查办提供坚实保障。

三要统筹兼顾,凝聚合力,力求“会协调”。在协调中要找准定位,注重方法,充分发挥反腐败各部门的能动性,做到协调不包办,组织不添乱,防止出现推诿扯皮、互不买账的现象。一方面,要“不分你我”,协同一致,形成“一个拳头”的整体合力。要创造性开展工作,查办重大案件时可以组建联合办案组,不拘一格选拔办案人才,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对涉嫌违法案件的关键证据调取,可由纪检干部和检察人员同时参与,确保一次到位,节约办案资源,避免同一证据多部门重复取证导致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有你有我”,各取所长,发挥“五个指头”的各自优势。要充分发挥反腐败各部门职能作用,逐步建立审计、税务、公安、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协同办案机制,促进各有关部门协调一致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总之,要站在反腐败工作全局的高度,妥善协调好职责分工、工作重心甚至部门利益的差异,通过通力协作、共同攻坚让反腐败各部门真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愿意协作、主动协作的良性互动局面。

3 坚持“三个创新”,突破“人才瓶颈”

事是靠人干的,案是靠人查的,办案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办案工作成败的核心因素。因此,突破“人才瓶颈”,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办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创新人才准入机制,在选拔储备上下功夫。“入口”是办案人才的源头,把好源头关是保证办案队伍人才辈出的关键。在办案人员选拔上,应当认真审查筛选,对学习情况、工作背景、思想品德进行全面、深入、慎重的考察,确保把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干部选到办案队伍中来。同时,可探索建立纪检监察机关新进干部到案件部门轮训的机制,即要求所有新进干部统一调配到案件部门学习培训2-3个月,这样既可以使新进干部迅速熟悉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业务,在紧张的工作中砥砺品质、提升能力,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也可以在轮训中发现一批热爱办案工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适合从事办案工作的“苗子”,为办案队伍储备后备力量。

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能力提升上做文章。当前反腐败斗争环境日趋复杂,腐败行为日趋隐蔽,办案难度越来越大,加之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要求越来越高,不加强办案人员教育培养,促进办案人员能力提升,就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因此,必须教育和引导办案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丰富的形式、充实的内容、有效的手段不断提高办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在教育培养形式上要不拘一格,突出实用性,既要组织开展查办案件工作专业轮训以及常态化的业务技能短训,又要在办案工作实践中推行“案件主办人”、“办案业务传帮带”等制度,将教育培养贯穿于办案工作始终。在教育培养方法上要因人制宜,突出针对性,对于一般办案人员要侧重加强办案基础培训,重点在如何做笔录、如何谈话突破、如何外调取证等方面;对于案件部门负责人,要注重加强线索筛选、组织协调、应急反应等方面的培训;对于案件部门分管领导要加强科学调研、科学决策和科学指挥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分类培训促进办案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在进退留转上出实招。要创新人员交流举措,注重把公检法系统和基层纪检干部中办案能力突出的人才选,在符合组织人事制度的前提下把优秀办案人才吸纳到办案队伍之中。要建立严格的办案人员管理机制,及时把不能胜任办案工作,不适应办案工作需要的人员调整出办案队伍,畅通“出口”。对于在查办大要案件中有突出表现的办案人员在提拔重用上要优先考虑,让能干事的同志有舞台,干成事的同志有位子,干不成事的同志没面子。通过加大进退留转力度,促进办案队伍内部有序竞争、良性互动,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杜轶龙.破解中小企业资金瓶颈的分析及对策[J].价值工程 2011-11-18.

[2]王婷婷.新形式下查办案件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价值工程 2011-12-08.

[3]郝利熳.浅议刑事和解制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1-05.

上一篇:关于城市执法现代化问题探讨 下一篇:浅议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