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19 11:40:42

宝应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及宝应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指出宝应县发展有机农业的困难,并提出宝应有机农业发展的5条建议,意图为宝应有机农业发展做出一定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宝应 有机农业 发展 对策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有机食品也逐渐被认识并日益受到消费者亲睐。宝应县作为全国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形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较为典型的经验。研究表明,宝应有基础、有条件,也有市场前景推动有机农业产业化开发。

1 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1.1 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有机农业于20世纪20年源于德国和瑞士,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罗代尔(Rodale)建立“罗代尔农场”,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模化有机农场。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纷纷建立有机农场,有机食品市场初步形成。进入21世纪,不少发展中国家加入有机食品生产和出口的行列。根据最近FiBL和iFOAM对160个国家进行调查(数据截止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土地为3700万公顷(包括转换期土地),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占全球所有农业用地面积的0.9%,有机认证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阿根廷和美国[1]。

国内有机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大学和原国家环保局(现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相继开始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截止2011年11月,我国已颁发有机产品认证8655张,获得认证的有机生产面积达200万公顷,有机转换面积44万公顷,80个单位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

1.2 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分析 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有机产品的需求正持续增长。根据“有机观察”的数据,2010年全球有机食品和饮料销售额达到590亿美元,是2010年的3倍以上(2010年为179亿美元)[3]。对有机产品的需求集中在北美和欧洲,构成了全球有机消费的96%。发达国家销售的有机食品,近60%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有机食品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汇的新兴产业。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逐步认知和亲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2010年,国内市场额达13亿美元。消费有机食品已成为未来国际国内市场的趋势,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2 宝应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1 组织网络机构健全。成立有机食品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有机食品办公室,列入政府职能序列。县人大、政协定期审议、调研有机农业工作情况。相关部门和各镇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形成了县、镇、部门联动的组织网络。

2.1.2 规划和标准体系较为完善。2003年,宝应率先在全国编制、评审和实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运西、东荡、中部三大有机产业园区。同时,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究制定出有机稻米、有机藕、有机蟹、有机鸭和有机专用肥五大省级标准。

2.1.3 技术服务和政策配套体系基本形成。组建县生态办、部门、镇和基地四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成立有机种植、有机畜禽养殖、有机水产养殖、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灌排水系和生产资料供应等六个服务小组,编印《有机食品生产指南》,指导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出台《关于加快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打造“生态宝应”的工作意见》,设立50万元生态基金和200万元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风险基金,完善土地流转、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2.1.4 有机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延伸有机产业链条,打造有机生产、加工、检测、集散和观光五大基地。建成有机农业园区22个,总面积10.8万亩,拥有有机食品品牌35个,涵盖稻米、荷藕、畜禽、瓜果、水产5大类12个品种;建成江苏省首个有机农业开发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并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合作筹建“中国有机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通过国家认监委组织的评审。有机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宝应农业的产业升级,也带动了旅游、观光、休闲等三产的发展,通过发展湿地生态观光和有机农业休闲旅游,2011年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2.1.5 有机农业成为招商引资载体。编制30多个有机招商项目,在县网站上。以中国宝应荷藕节和国内相关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开展对外推介,寻求对外合作,先后有国内外多批客商来宝考察洽谈,宝泰米业、兴泰农牧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

2.2 优势与困难

2.2.1 优势。①生态环境良好。宝应县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关停重污染源、强化污染治理、坚守环保审批底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先后创成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县创建于2012年5月通过国家技术评估。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占比95%以上,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符合III类水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为发展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②农业资源丰富。宝应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淡水养殖基地,以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为主的“四水”特色明显。荷藕产量及品质居全国首位,获国家原产地保护,是江苏省荷藕产业出口基地。境内盛产鱼、虾、蟹等水产品,是江苏省高效渔业第一县,水产品资源丰富,其中“宝应湖”有机大闸蟹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③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实施“产业化兴农”战略,将有机农业作为宝应“一主两特一新”的特色产业推进。大力推进水生蔬菜、水产、粮食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2.2.2 存在困难。①技术人才缺乏。宝应工业不够发达,农村青壮劳动力外流现象较普遍。留守劳动力受文化程度制约,对新技术认知程度较差,对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发展的支撑能力、组织实施能力不足,影响了有机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推广普及。②资金投入不足。从一般的粮田转变为有机食品基地,需要经过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有机转换期”,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压力较大。同时,转换期内部分品种会出现减产,且不能标注“有机产品”,只能以普通农产品价格出售,具有一定经济风险。而宝应财政收入欠佳,对有机食品产业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农户积极性不高。③企业有机生产意识有待加强。企业对有机生产标准、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不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识不足,管理不够完善,个别企业在隔离带设置上未能满足有机生产的要求。

上一篇:试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监理设计及实现 下一篇:关于城市执法现代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