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管的计划体制猜想

时间:2022-10-10 10:30:20

食品监管的计划体制猜想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近些年以来,食品因为其事故频发,占据着国人的视线。从假酒、毒奶粉、地沟油逐渐渗透到食品的方方面面,一段时间以来“谈食色变”、“谈吃色变”。目前工商职能即将发生转变,但随着机构的改革,工商的一部分同志仍将继续接触食品监管工作,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仍然需要深思。食品安全食品监管计划体制

一、目前食品监管体制下的食品经营现状

1、设立门槛低,食品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当前的食品经营申请,经营户需提供的限制性材料只有健康证明,只要是身体健康,到医院进行体检拿到健康证明就可以到工商部门申请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从而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进行经营。在这些食品经营户当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经营者占很大一部分,这种情况在农村、乡镇更为严重,一些食品经营者大字不识一个,如何保证自己在食品经营过程中进行食品安全管理。食品经营者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经营者经营情况,进销货台帐的登记、食品标签的识别、食品安全的教育培训都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进行支撑。同时一些食品经营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重视索票索证,哪个供货商的商品便宜,就进谁的货,往往不多过问是否属于合法经营,不查验供货方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相关的检测报告等,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出现问题无从寻根求源。

2、食品经营户数量过于庞大,恶性竞争循环往复。当前国家对食品经营实行完全放开经营的政策,对食品经营户的数量没有进行限制。以宿迁地区为例,目前宿迁的一般乡镇人口基本维持在两万人左右,但每个乡镇多达近百户的食品经营户,已远远超过了人的消费预期水平,食品经营的市场已超负荷运行。为达到利润空间的最大化,食品经营者往往在经营过程中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不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甚至个别经营者还为了有利可图或获取高额利润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长此以往,市场环境遭到巨大破坏,经营者在经营中会不自觉触犯法律,而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3、供货渠道畅通无阻,监管部门无法事前监管。自《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每年的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销售食品案件居高不下。监管部门采取了多种方法也无法消除这一现象,究其原因,食品流通的供货渠道无限制是一大原因。供货方在配送食品时,无暇理会经营者是否有经营资格,其经营状态是否符合经营食品的要求,只要经营者有需要,食品就会进行配送。

4、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人员素质难以保证。一个乡镇平均100户左右的食品经营户,无论是现在的工商部门还是即将接手的食药部门,在人员的安排上都是捉襟见肘,要开展对辖区范围的食品安全监管,监管力量远远不足。

同时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一些监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不能耐下心来研究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只背条文,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差;不能根据发展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一知半解,实际操作能力不高;巡查时走马观花,发现不了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重视执罚、忽视管理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食品监管计划体制猜想的由来

食品安全监管一直以来都是工作中的一大难点,食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其安全直接与消费者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在市场充分放开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对食品经营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引导食品经营的正确发展,国家食品行业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无论在生产、销售、餐饮等各个环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些地区甚至已出现饱和状态,计划发展必须也是时候进行实施了。比如,象烟草、食盐等行业进行统一配货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食品行业现行管理的混乱状态。

三、食品监管计划体制猜想的一些具体措施

1、限制食品经营户数量,防止食品经营市场的无序发展。食品经营户的设立,可以参考现阶段体制下的烟草管理体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消费能力,划定食品经营户的分布及数量。以奶粉经营为例,现在每个乡镇奶粉经营户平均在10户左右,奶粉经营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人们的消费能力,在奶粉的监管上,不仅对其质检报告要一一落实,同时对奶粉的相关数据要及时录入监管系统,不管是经营者还是监管者,都要求具备很高的素质。所以对奶粉经营实施计划销售,每个乡镇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设立相应个数的奶粉经营户,定期由相关部门对其价格、经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经营奶粉的资格。在食品经营户的申请后要对周边地区的食品经营户经营数量进行考察,避免满大街、门挨门都是食品经营户现象的出现。

2、提高准入门槛,逐渐淘汰不适应食品经营的经营户。在对食品经营户数量限制的基础上,对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者,在申请之初,必须对其文化水平、健康状况、经营场所设备情况等进行一一核实。在要求录入监管系统数据的区域,必须要求其能够熟练操作电脑系统,确保电脑数据的录入及时、准确;在农村等相对偏远地区,申请者必须具有能够正确登记进销货台帐,识别相应食品基本知识的水平。通过日常巡查等专项检查,充分了解食品经营户的经营情况,对一些无法保障食品经营安全的经营户逐步进行淘汰。

3、监管前移,重点管理好配送批发单位。对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必须抓好食品配送批发单位的工作。对食品配送单位进行登记备案制度,掌握其销售区域,对配送单位要求其建立食品配送备案制度,杜绝其为谋其利益向无经营资格的经营户供应食品,要让无证者进不到食品,对有证者进行相应保护。在实际执法中,上级工商部门可以与公安交警部门进行联系,对已取得食品配送备案资格的车辆在相应区域内进行公示,对食品配送车进行监督,杜绝未备案的送货单位进行送货。

4、充实执法力量,保障人员素质。多年以来,从“工厂到餐桌”的构想终于得以实现,即将开始的食品监管将达到历史的最严格之时,执法人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直接实施者,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点。基层人员的安排必须得到充分保障,人员搭配合理化,在人员的安排上,要有老干部以保障工作经验的需求,要有年轻干部,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理论知识,专业要相互交差,形成一个复合型文化结构的执法基层单位。

上一篇:探析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 下一篇:仿古建筑混凝土栏杆施工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