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解愫方留守

时间:2022-10-10 10:03:39

五解愫方留守

曾家是个难待的地方。孙媳妇曾瑞贞觉得它像“牢”,自己要出走还劝愫姨跟着走。女婿江泰觉得它像“坟”,“成天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朽掉,像老坟里的棺材,慢慢地朽,慢慢地烂,成天就知道叹气做梦,忍耐,苦恼,懒,懒,懒得动也不动,爱不敢爱,恨不敢恨,哭不敢哭,喊不敢喊”“活着只是给有用的人糟蹋粮食”。儿子文清觉得“明天我一定走了,这个家(顿)我不想再回来了”“我决不回来了”;还劝寄住曾家的表妹愫方一块儿去南方。

愫方并没有劝阻瑞贞,也肯定了文清“不回来是对的”;可是她自己,却没有为解放自己而跟他们走,更没有为成全自己而跟文清私奔,而是选择了留守曾家。下面,笔者从五个角度来解读愫方的这种留守。

其实比起其他人,愫方更凄凉。姨父曾皓,不仅没有给寄人篱下的她提供亲戚应有的保护,反而在她出嫁的事上伤害了她。表哥文清,与她真心相爱却始终未能走在一起,反而跟思懿结婚生子,并与愫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表嫂思懿,一方面想利用丈夫文清出门谋事的机会把愫方嫁出去,切断文清与愫方之间的感情纽带,另一方面又想利用债主催账逼迫老太爷交出存折。思懿的心机很重,不只把愫方当情敌提防,而且她的所作所为直接危及着文清的家庭。诸如此类的事情使愫方在痛苦中挣扎。

而愫方所深爱的文清看着她痛苦又何尝不是痛苦地挣扎,这就使她更痛苦了,这是爱人的痛苦。“我看他在家里苦,我替他难过呀。”于是,愫方支持文清走,还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助他远走高飞,到南方去寻求快乐,永远不要回来。这与一般的人追求爱情和幸福,巴不得不惜一切代价跟所爱之人长相厮守或是比翼双飞到一个陌生而自由的地方大不一样。这是愫方留守的第一种表现。

照理说最忍不下去,最该走人的是愫方,文清和瑞贞是那么强烈地要求她一起走,为什么他们走了,去寻求快乐了,而愫方却不走呢?愫方回答过瑞贞:“看见人家快乐,你不也快乐吗?”这里的“人家”指文清。她以她所爱的人的快乐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她所爱的人的快乐之上,心里只有爱人而没有自己,只要他过得好就好,自己快乐不快乐倒没放在心上,自己走不走也不是问题。这是愫方留守的第二种表现。

如果愫方听文清之劝而跟他一起走,也是一种解脱,成全文清的同时也成全了她自己。不过她并不是那种思想狭隘的女人,她宁可牺牲自己的幸福,也不愿去伤害另一个女人――思懿,尽管思懿从前和现在都在为难自己,伤害自己,但她还是原谅和同情思懿――“她不也怪可怜的吗”,愫方甚至愿意拼出性命来照料与保护思懿。愫方就是这么一个人:“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颤动地)为着他所不爱的也都是亲近过他的!(一气说完,充满了喜悦,连自己也惊讶这许久关在心里如今才形诸语言的情绪,原是这般难以置信的)”。她就是这么一个人:爱他就连爱他的女人也爱,哪怕是他所不爱,就算亲近过他的女人也爱,她爱得光明磊落。这是愫方留守的第三种表现。

爱是一个动词,留守就要承担责任。她对瑞贞说:“我,我可以替他――(忽然觉得涩涩地说不出口,就这样顿住)”“他走了,他的父亲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我喂”。毕竟文清上有老下有小,家里总得有人打理,她留下来就是替他善后。

她本不是这个家的人,没有这份责任,你看她说担当的话都“涩涩地”,吞吞吐吐,羞羞答答。可这是文清的家,她爱文清,于是勇敢地承担起文清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知道这个家里还有思懿可以承担,可是她太知道思懿的根底,对她根本不放心,这个家完全交给思懿会出问题。愫方决定为文清留守这个家,成天陪着快死的爷爷,为他送终;照顾他的儿子;侍候一家老小,还整天看思懿的脸色;准备一生不离开曾家的门,不嫁人,吃苦,受气,到死。就为着这么一个梦,一个理想,一个人,为爱留守,成全爱人,牺牲自己,好使她爱的文清没有后顾之忧。愫方因爱一个人而爱一个家,为这个人承担他在这个家里的责任,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的责任。这是愫方留守的第四种表现。

她也不止爱这个家。当瑞贞真要离开的时候,她还叮嘱瑞贞:“这一箱小孩儿的衣服你还是带出去。(哀悯地)在外面还是尽量帮助人吧!把好的送给人家,坏的留给自己。什么可怜的人我们都要帮助,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啊!(打开那箱子)这些小衣服你用不着,就送给那些没有衣服的小孩子们穿吧。”她爱文清,爱文清的家人,包括他的父子,他的女人;她留守曾家,也深深地关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虽然她留守,不能亲自去关爱那些人,但她好生叮嘱要走的瑞贞去关爱这些人。这是愫方留守的第五种表现。

上一篇:死了都要爱 下一篇:为什么要读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