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10 10:02:57

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四川省大邑县在具体贯彻实施《纲要》和《指南》的过程中,面临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幼儿园园舍和硬件条件不断提升,但教师专业素质和保教质量发展滞后;二是城区幼儿园户外空间狭小未被充分利用,乡镇幼儿园户外空间宽阔却被大量闲置;三是教师对“游戏”认识实践不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小学化倾向。

为了有效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大邑县以“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践行《指南》的突破口,珍视环境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优化户外环境,促进教师发展,提升办园质量。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一、转变观念: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在《纲要》和《指南》理念的引领下,大邑县确立了“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并对“低成本高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幼儿园在利用教育资源时,尽量考虑到投入的物质资源本身的购置成本、时间成本、运行成本、改变成本等总成本相对较低,却能收到相对较高的教育价值。该课题有利于纠正目前幼儿园在户外游戏环境氛围、功能布局、材料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形成较为科学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理性认识。

二、扎实推进: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推进机制

为了确保课题顺利推进,我们构建了行政、教研、师训“三位一体”课题实施小组,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专家引领导方向,教育研究为核心,行政推进作障,教师培训贯全程”的运作模式。拟定了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了《创新项目课题研究小组及工作职责》《创新项目课题管理制度》《创新项目课题培训制度》等制度。

(二)研培共进,充分挖掘本土资源

1.选择具有典型户外环境特点的2所幼儿园作为试点园。其中,晋原城区南街幼儿园(以下简称“南幼”)的特点是:幼儿园为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户外活动空间狭小,束缚了该园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另一所为乡镇园,即安仁幼儿园(以下简称“安幼”),其特点是乡土资源丰富,户外活动空间宽阔,但被闲置,未尽其用。

2.开展理论研讨与培训,提高教师对户外游戏环境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价值的充分认识,提升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觉悟和能力。具体历程如下:

2013年12月,大邑县教育局对8所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进行空间、场地和材料的抽样调查,从调查中发现:户外环境布局“功能单一,刺激不够”;户外环境材料“舍近求远,解渴不当”;户外环境成本投入两种极端“盲目节约,给力不足”与“高价设置,挑战不足”。所以说“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是改善大邑县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现状必然要求。

2014年2~3月,邀请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专家实地诊断、指导和修订研究方案。

2014年4~5月,开展此项目的讲座和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当地文化元素和乡土资源,并结合幼儿发展需求进行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整体规划和改造。

2014年6月,开展试点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性评估,并对环境中材料提供进行调整。

2014年7月,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在大邑县召开了以此项目为主题的省级现场会。7月在南幼和安幼召开“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园长培训会。

2014年9~11月:试点园围绕“幼儿与户外游戏环境互动”的观察和支持策略进行研讨。本县其他9所公办园开展推广研究。

2014年12月,阶段性成果总结,撰写了《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

三、成效初显:实现师、幼、园共同成长

(一)探索出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有效管理机制

建立了“摸底――诊断――研讨――评估――示范――推广――全覆盖”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出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有效方式:①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创设“亲和宜人的环境氛围”;②结合环境地理特征,规划“丰富合理的环境布局”;③研究材料的开发与运用,投放“趣味持续的环境材料”等。

(二)促进了师幼成长,提高了家长参与度和满意度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和孩子一起创设并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游戏,教师们学会了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也发生了转变,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防止和纠正。同时,儿童在获得体能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有参与体验冒险、合作、创新等机会,多维度促进了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家长作为重要的资源和支持者被更多地“卷入”幼儿园有意义的活动中,更能了解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价值和儿童发展需求,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提升了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办园特色得到彰显

2014年6月19~20日,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在大邑县召开了以本项目为主题的省级现场会,共有2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幼教同行参加。2014年6~12月,安幼、南幼分别接待了来自乐山、宜宾、西安、沈阳等省内外300多所幼儿园共2000多人来园参观,南幼有限空间的巧妙利用,安幼充分利用乡土材料,有机融合安仁古镇文化元素的户外环境创设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赞誉。

四、且行且思:探求项目研究的新跨越

本课题的实施,对于县域城乡幼儿园如何切实为幼儿营造安全、童趣、平等、互动的教育环境,引导和支持幼儿深入探索和创造性地表达,多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可以推广的成果;对于有效解决农村幼儿园户外空间被闲置,城区幼儿园空间狭小、未充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推广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此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大邑幼儿园在“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课题研究指导下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百花齐放”和“有的放矢”。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邑县教育局)

上一篇:教师的多元整合课程观 下一篇:含羞草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