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培养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启示

时间:2022-10-10 08:36:41

在美国考察学习期间,有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镜头一:美国的马歇尔高中是一所科技和艺术特色高中,学生们在应用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场面让我震撼。在餐饮小组,学生用天平称量面粉和水;在美容美发小组,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设计发型;在汽车修理小组,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检测汽车。

镜头二:在美国,中学课程开设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培养被放在首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相应的学科学习。在美国中学,一般设有司机教育、厨艺课程、手工制作、汽车维修、美容美发、IB和AP等课程,很多专业学生都能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和学分,社会和大学都承认。

镜头三:美国中学的教材都很厚,但教师只教大概三分之一,其余都让学生自学。我们很好奇,问他们:学生能学懂吗?他们觉得很奇怪,反问我们:“他们难道不能学懂吗?”

联想到仅仅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教育培养出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的事实,不禁让我感慨:美国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首先,美国人认为知识更多地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而不是应对考试的符号。所以,美国学生习惯用作品来反映能力,而中国学生更多是利用记忆背诵和考分来展示自己。这一点,不仅学生如此,就连中美老师也存在极大的差距。我们曾与来自国内扬州大学的访问学者申老师交流。申老师说,她在这里是无法就业的,因为国内的教育研究“空对空”,只有教育理论,没有教育实践。美国同行曾问她,研究哪个年级哪个学科,她无言以对。因为国内教育研究还没有精细到年级和学科,多是泛泛而谈。这是中美教育差距的一个缩影。

其次,美国教育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标准和难度。有人形容美国教育是“吝惜鬼”,生怕学生受不了。我国教育也制定了标准和难度系数,但与美国相比难度明显大得多,而且我们教师和家长还生怕学生吃不饱,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内容小学教,高中内容初中教,真正成了一个“贪婪鬼”。在外在的重压之下,我们的学生往往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是不是美国学生就很轻松呢?其实,美国高中学生也很辛苦。这次美方接待的苏菲女士告诉我们,她的儿子在托马斯・杰弗逊高中读11年级,一般晚上都要学习到凌晨1点,但他是自愿的。

最后,美国教育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每堂课教师都会留出很多时间让学生讨论发言,对不同观点给予表扬和嘉奖,他们善于启发,鼓励质疑,认为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就是成功;美国教育还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大胆尝试。与美国相比,许多中国教师仍不习惯学生挑战他的知识和经验。如有不同意见,会认为是不尊敬教师。有的学校还让学生背实验,根本不让学生到实验室动手,还美其名曰:“结论已经很明显,记住就行了。”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普林斯顿大学访问时,我们问该校教务副校长:“中国留学生与美国学生比较,主要差距在哪里?”她思考一会儿后回答说:“中国学生不喜欢讨论,不爱提问质疑应该是中美学生最大的区别。”

中美教育差异从何而来?当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时,可能会认识得更清楚些。

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实用主义哲学,曾被人们称为美国的“官方哲学”、“美国精神”,对美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称其为工具主义,并把这种科学方法论归结为“五步”说――疑问、问题、假设、推理、证明。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是:“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强调行动优于教条,经验优于僵化的原则。”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美国教育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应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反对学生“为读书而读书”、“读死书”,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要求学校的管理制度、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必须以此为原则。

同时,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强调民族文化的特色,反对用统一的文化取代多种文化存在的价值,“多元化的真诚尊重”是当代美国社会非常注重的价值观。这构成了美国社会管理中强调个性、反对统一性的基础,也影响到美国教育,形成了多元评价、强调个性发展的机制。个性发展中蕴含的强大创造性,让美国社会和美国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

来自文化层面的差别,决定了中美教育的不同风貌。然而,在这个日渐走向融合的世界,美国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诸多经验,也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悟出来的。中国有位记者写了一篇他小孩在美国学习的经历,比较了美国和中国教育及中美两国学生的基本素质,特别提到了中国教育爱把学生当“闲人”看,什么都不会,害怕教不懂。而美国教育爱把学生当“能人”看,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其实学生需要在练中找到自信,在做中锻炼能力。就好比游泳,如果只在岸上讲解练习,不到水中感受,他能练好游泳吗?如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自由活动的场地太少,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就会限制学生的自主发展,限制学生自己感悟和实践的时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开放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选拔机制至关重要。很多人把我国现有教育问题归于各种考试制度,这有点因噎废食。考试本身并没有错,它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以及度量学生发展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关键是看评价机制和选拔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像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往往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而忽略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综合性评价,在选拔上也是通过一次中考、一次高考来进行学业考试。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在于,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的保障。美国教师的学科背景都很全面。在美国只要是本科毕业,具有学士学位并想成为教师的人,都可以通过进修学习一些课程(例如教育学课程等)、完成相应的教师资格考试和实习,申请成为教师。这就使很多具有工科、理科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到教师行列中。在美国,很多教师都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而且教师不是终身制,每隔几年教师都要参加新的教师资格考试。

反观我国,有人曾说:“在中国,高中毕业的学生就可以教高中生。”为什么呢?因为教学在许多老师那里就是讲公式推导、讲如何应付考试。大批教师动手能力差,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可以教,就是不能深入,教师专业性不强。由于采用终身制,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意识也很淡薄。

知不足而后奋进。在世界成为地球村的今天,“融合”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取他人之长,扬自身特色。

上一篇:课例研究的关键是聚焦课堂 下一篇:课堂观察:向“学习中心”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