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课堂实效

时间:2022-10-10 07:55:03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课堂实效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减负增效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怎样在课时相对减少而内容难度并不降低的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对我们的英语教师和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怎样设置情境才能使课堂活动水到渠成,既能让好生“吃饱”,又能让后进生“吃好”,还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近年来进行了以下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根据不同的课型,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1. 课前的听说读写。各单元的学习都是从词汇入手的,可以说生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障碍。要想更加有效的初步扫除下一步学习中的语言障碍,只有在课前自己进行单词过关。所以学习新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听英语录音磁带、进行仿读;还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的新词,把新词意思写在课本上,做到能读、能写、知道其词性、词义及用法;通读课文后,再对课文进行精读,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内容;我还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了一些预习检测题,让学生在预习后自我检测预习的效果,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发现问题。下面以7B Unit1 Reading――Homes around the world为例,我布置了以下的预习作业。

(1) 在课文中划出下列新词汇:

balcony, beach,wooden,ladder,sitting room,share,flat,while,quiet等,并根据音标读一读,不会读的请在书上用铅笔圈起来,把新词的意思写在课本上。

(2) 试着尽可能大声的流利的通读全文,在读不通的句子下做出记号;并尝试划出文中的重点句型。

(3) 课前预习自测题: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Where is Stephen from?

Which is Stephens favourite place? Why?

B:Where does Madde live?

How does Madde get into her wooden house?

C:Where is Neil from?

What is Neils favourite room?

What does Neils mother do in his favourite room?

D:Where does Anna live?

Who shares a bedroom with Anna?

How are Annas neighbours?

教育心理学认为,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事先具备一定的词汇与语法技能。因此,大部分生词的读、写都应在导入新课之前,力求学生能大致地将文章读出来,而在课堂上只需要呈现那些“对阅读理解形成重大障碍的生词”,因为学生很快会在课文的语境中判断出生词的准确含义并熟悉它们的用法。朗读的环节必不可少,而且要鼓励学生大声地读。在读的基础上,一系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出示给学生,促使他们去寻找答案,为课堂的提问奠定了基础。通过课前的听、说、读、写,大量的基础问题得到了解决,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堂节奏明显加快,大大增加了英语课堂的容量。

2. 课前资料的收集与调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与需要,我有时还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资料,做一些调查类的作业,为课堂学习做准备。这类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更加重视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有效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体现了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地为学习新课做好了准备。如在学习7A Unit4 Food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的预习任务:

(1) 你知道哪些有关食物的单词?请好好地想一想,把它们归纳收集一下写在本子上。

(2) 课文中还提到了哪些食物的名称?有哪些食物是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哪些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把它们记录下来:

Healthy food:

Unhealthy food:

(3) 调查一下你周围的同学有关饮食方面的一些情况,记录下来写在本子上:

Ask and answer:

A: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ood? Why?

B: Which food do you dislike/ hate? Why?

C: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 supper?

……

学习是一个与他人一起建构的过程,与同伴们一起能更好地认知、更快地解决问题。在资料的收集与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合作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有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与调查,在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向同伴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对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很多积极而又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的方法,自然而然的提示了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主题。

二、 英语作业的布置还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与衔接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发展过程,我认为布置作业最重要的是要把新课的预习与旧知识的复习结合起来。所以在学习新课前,我通常会设置一些练习,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旧知识,使学生对新旧知识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并从中学会积极反思,养成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如在学习8A Unit6 Grammar A Past continuous tense时,我就布置了以下的预习作业:

1. 仔细看一看以下三个句子:

(1) I am reading newspapers now.

(2) He is searching the Internet.

(3) Theyare flying kites in the playground.

2. 想一想这种时态我们称之为: .

含义为: .

其结构为:

常用的时间状语有: .

3. 再看一看以下的三个句子:

(1) I was reading newspapers at about 7:30 last night.

(2) Hewas searching the Internet when his father got home.

(3) Theywere flying kites from 2 to 4 yesterday afternoon.

4. 想一想这种时态我们称之为: .

含义为: .

其结构为: .

常用的时间状语有: .

通过设计这样的预习作业,原来现在进行时学的不好的后进生也会有机会重新复习现在进行时,为进一步学习过去进行时做好准备。通过直观的呈现现在进行时与过去进行时,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进行对比和区别,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学生对两种时态的学习就会发生迁移。使布置的作业真正“使学习作为了一种思考活动”,很多学生通过完成预习作业,已能很好地理解过去进行时,上课时,老师和学生都能轻松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也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得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 英语作业的布置还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层次不齐,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差异性。因此,我们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有效地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根据不同的语言情景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

许多教师误以为布置大量的练习和频繁的考试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这种观念的误导下,教师和学生在题海中和应考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却收效甚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以下现象:学生课后作业的错误率较高,经常有学生抄袭作业或完不成作业。这种现象容易使教师产生挫折感。特别在初三下学期,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可能更差,而不少教师则往往疲于查漏补缺,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评学生的作业,但效果依然不理想。不少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持被动或逆反的心理,以完成练习为目标,没有把练习看作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手段。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我认为:第一,作业可以分层次要求,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偏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要求他们背单词、重点词语、句型及课文,做一些简单的基础题,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动手能力、阅读能力都很强的学生,在作业的布置上偏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与提高等等,尽量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第二,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课后作业放到课内完成,限时训练,即时讲评。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来分析,由于这样做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他们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同时由于没有外界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完成练习的质量就会更好,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也更容易产生成就感。再者,从记忆规律来分析,即时讲评能使学生巩固大量的即时记忆内容,记忆效果会更好。

四、 英语作业的设计要能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质疑是学习的前提。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疑问,才会去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推陈出新,提出有意义、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之后,有学生问:“food是不可数名词,但为什么有的时候会加-s?”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解释,相反紧接着布置了一项作业:类似不可数名词food后有时加-s的单词还有哪些?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合作,分析归纳出语言规律。第二天,学生查出的单词之多出乎我的意料。

又如,在教学宾语从句主句与从句时态一致的内容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板书了以下几个句子:

A:Lucy said she was a bit tired.

B:Lucy said she is a bit tired.

C: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reilway station?

D:Could you tell me where was the nearest reilway station?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所写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判,作适当的补充,并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及理由。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设问、质疑,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从而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高了。再者,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听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听那些没有弄懂的地方,听课就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课堂的实效性自然就高了。

(高 洁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励志学校 211500)

上一篇:多边用力,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 下一篇:让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