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10 07:49:38

扬州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在扬州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其创新能力,对于抵御外部风险、形成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中小企业创新的驱动力及优势的基础上,剖析了扬州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措施,以对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创新能力 对策

如果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那么中小企业则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扬州的地理位置滨江临海,位于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长江三角洲辐射苏北、鲁南、皖东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前扬州有近4万家中小企业,占扬州企业总数的99%以上,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80%以上,经济总量占扬州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中小企业在扬州市经济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表现为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中不断增长、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日益成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生力军以及集聚发展趋势明显等方面。

1 扬州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1.1 有了一定自主创新的外部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扬州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创新的条件和基础。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三新”产业从无到有,扬州已经成为中国第六个国家级半导体照明基地、世界上第六家光电重点检验基地。扬州市先后出台了《扬州市推进“双创”、“三重”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及 “8631”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

另外,随着火车站和飞机场的先后投入使用,扬州的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随着宁镇扬一体化的深入建设,未来扬州与南京、镇江等苏南城市之间在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等方面将进一步融合,这对于扬州中小企业承接苏南的技术和人才转移更是提供了便利。

1.2 总体创新能力较弱

尽管扬州市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产业在国际和国内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多数产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和产品附加值都还比较低。

在扬州市的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中小企业自主发展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经营理念,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没有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发展规划,在资本投资倾向上更愿意投向的资金回报率高、周期短的行业,持续发展的内源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受制于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一般产品技术及工艺技术,产品开发能力不强,作为产业、行业主流技术的研发创新则严重不足;管理理念落后,人才短缺,经营盲目性大,导致企业发展起伏较大,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提高。

2 扬州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

2.1 知识产权体系不够完善

2.1.1 专利申报周期长

企业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往往要等上1-3 年左右,即便是实用新型授权也需要半年以上时间。对于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市场而言,往往竞争对手众多、消费偏好变化迅速,特别是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使本就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更加望而却步。

2.1.2 专利申报与维护成本高

目前企业无论大小,在申报专利过程中启动申报程序和收费标准是一样的,大型企业可以支付足够的申报费用和维护成本;中小企业往往却容易在缴纳一定申报费用,并花费一定时间申报成功以后,对申报后的维护成本或延长期限费用等无力承担,甚至不得不放弃对自己专利技术的维护。

2.1.3 侵权容易维权难

根据今年上半年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2012年扬州市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其中审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10件,较2011年同期增长30%。审理知识产权“三审合一”试点刑事案件37件,较2011年同期增长36%。在这些案件中,中小企业往往是知识产权侵权的重灾区。

中小企业为了保护自有专利,启动诉讼程序时,法院审理程序复杂,而且要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即便打赢官司,由于目前我国部分知识产权打击力度不够,使得侵权企业不能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冗长的诉讼程序又耗费了企业大量的时间。面对侵权,中小企业耗费过度的精力和财力维护自身权益,使新品开发、技术发明、申报专利的积极性遭到挫伤。

2.1.4 缺乏专业化人才

90%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既懂技术又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其知识产权管理、维护、咨询等业务,只能委托机构完成。而中小企业的专利纠纷案件,往往案件复杂、审理时间长、支付费用低,导致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不愿意受理该类案件。

2.2 产学研合作体制还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产学研三方主管部门不同,运行机制也存在较大差异。这样,在需要产学研交接合作的时候,缺乏有效对接,使产学研合作体式的建立本身就缺乏管理体制方面的保证。

对产学研主体来说,一方面,对于扬州大学、扬州职业大学、723所、农科院这样的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由于存在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使其主动出击,寻求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或者是由于承包经营和任期考核,或者是缺乏“出钱买成果”的意识,往往更关注眼前的发展,只要企业的产品能维持,就不想再投入资金、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因而缺乏科技需求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2.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扬州当地为中小企业进行社会化服务的资源比较分散。“扬州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扬州市邗江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政府所办的服务机构的功能多局限于信息、政策指导、行政管理等,在合作交流、技术支持、融资推介等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整合;而类似于“扬州市青年创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的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并且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及发展的需要。

2.4 自主创新资金不足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资金不足是扬州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主要障碍。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扬州目前共有4万多家中小企业中,53.4%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存在缺口。特别对于一些研发型企业,这样的企业产品往往研发投入周期长,虽然国家每年对科技型产品的研发都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但这些资金需要对产品研发进行审查、评定后,才可下拨,很多前期研发资金都靠企业自身来解决,这样企业往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近年来,新能源、新光源等新兴科技型企业本来应该加快产业转型、占据未来发展高点的战略要地,但因为资金缺乏、平台不够等原因,一些好的技术和项目只能“流产”。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发展的前景不明朗,资信水平不高,缺乏与信贷相对应的抵押物品等,比如一些科技企业起步之初可用于银行抵押的固定资产几乎为零,因此,大多数商业银行因为这类贷款数额小、笔数多、风险大和成本高,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此外,与发达地区相比,由于缺乏理念与模式,扬州的风险投资仍有较大差距。虽然自2007年以来,扬州陆陆续续出现了20多家民间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但由于机构资金不够,缺乏专业人才,再加上好项目少,企业又习惯单打独斗,对风投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这些本土风险投资公司成功操作的风投项目屈指可数。

3 应对策略

3.1 政府层面

3.1.1 制定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与优惠政策

政府要能够进一步转变观念,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公平、更为宽松的环境。

政府在处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申报及维权事宜时,可以为中小企业建立“绿色通道”,节约其成本和时间。对于侵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集体或个人,要加大打击力度,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要从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鼓励和支持,对各类投资主体一视同仁,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市中小企业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对发明创造的奖励机制,鼓励中小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科技成果,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

3.1.2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

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财税优惠和支持政策,这是对中小企业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即有利于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和成长,也是政府涵养税源的一项长远举措。

扬州市目前虽然有一些以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受惠对象的税收减免政策,但政策的规划化和系统化有待进一步完善,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大银企合作力度,规范和加快担保机构发展。鼓励和支持担保机构拓展担保领域,提高放大倍数,提升担保质量。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激励和风险补偿办法,发挥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风险补偿的贷款业务范围。

3.1.3 构建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困难

目前,扬州市针对一般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为数较少,并且专业化水平低。作为政府部门,立足于现有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比如向金融机构推荐信誉良好、产品适销对路、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努力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矛盾;设置贷款风险准备金,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放贷信心,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充分利用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的契机,进一步推广“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金融服务方式,以企业拥有的专利权作为质押物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对社会上的流动资金以及民营风司,加强引导,鼓励其流向中小企业。

3.1.4 完善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

对于企业,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资源配置的作用,在行业关键性技术上要作出引导,解决产学研各方主体动力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对于科研机构,政府要不断拓宽产学研联合的外延,重点抓好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合作,加强多层次、多形式的人员交流,积极引导扬州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合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为相关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或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创新思路,鼓励和支持扬州及周边高校等在扬州市建立大学科技园,在土地、税收上给予优惠,共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技术成果,对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扩散、辐射。

3.2 企业层面

3.2.1 切实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如前所述,创新是中小企业的内在需要。扬州中小企业应该正确认识科技创新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关系,切实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把握机遇,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适时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设备的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增强自身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

3.2.2 制定适合自身的科技创新的规章制度,并依法维权

企业自身要树立起知识产权意识。首先,可以组织专人了解关于本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避免侵权,并且寻求合法利用的途径,以保证企业研发的方向性和合法性,并节约自身成本。其次,企业建立科技创新的规章制度,使科技创新规章有章可循,这些制度包括创新计划、保密制度、奖励制度等,并对研发、投入和实施中的情况进行记录与保存,必备维权时作为证据材料。第三,企业要善于维权,可以通过外聘法律顾问或自身培养等形式积累一批知识产权人才,在遭受到侵权时,要勇于应对,并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3.2.3 强化管理者的创新精神

技术创新是关系企业全局的活动,又是充满风险的行为,因而对决策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扬州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多是集投资者与经营者于一身,那么管理者的创新精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对创新的认识。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摆脱“小富即安”的思想,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并树立合理的风险意识,不怕失败,敢做超前性的工作,从企业总体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创新进行全局性的安排,支持创新活动,把握技术和市场时机。

3.2.4 加强协作,分散风险

作为个体,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承担较大的风险,可以将扬州市民营企业家联合会作为载体,积极发展各行业协会或商会,以其为主体,通过合理分工、集中采购、信息共享、技术分享、打包融资、共建市场等实现合作,运用群体资源避免个体不足,增强依托群体资源创新、分散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扬州中小企业迅猛发展 成为发展新亮点[EB/OL].(2009-12-28)[2010-01-18].http:///tjfx/dfxx/t20091228_402614519.htm.

[2]冯蕾.内蒙古中小企业创新现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1):29-30.

[3]毛敏.我国中小企业创新问题探讨[J].长江论坛,2011(1):57-59.

[4]程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81-83.

[5]俞国.当前扬州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主要问题、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7):84-85.

[6]焦世奇.扬州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J].现代商业,2011(32):71-7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扬州市创新型经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011SJD630037);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建设项目【苏教高(2012)23号】。

作者简介:唐建(1980-),男,江苏扬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与区域经济。

上一篇:局域网中的IP地址管理 下一篇: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王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