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修炼一颗柔软的心

时间:2022-10-10 07:10:41

最近在读谢云的《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他提到的五项修炼是:修炼一棵柔软心;修炼一双智慧眼;修炼一腔宽容怀;修炼一手绝活儿;修炼一副担当肩。我以为,其中最首要的,是要有“一颗柔软心”,这是教育的前提。

谢老师说,如果教育是一场修行,我们首先要修炼的就是一颗柔软心。有了这颗柔软心,才能继续修炼出一双发现美丽的智慧眼,一腔海纳百川的宽容怀,一手举重若轻的绝活儿,一副当仁不让的担当肩。

曾经和同事聊课堂,心里充满遗憾――不论你自认作业布置得多人性化,总有人不交;不论你多么努力地想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总有一些沉重得抬不起来的头颅。有威严的老教师说,学生不按时交作业,不认真听讲,甚至有学生在你眼皮下就趴着睡着了,这是无视老师的存在,漠视老师的价值,贬低老师的劳动,是对老师的极大不尊重,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老实说,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为这样的事感到羞愧,认为自己没能感受到身为教师的神圣和庄严。

但是,真有这样严重吗?读了谢云的书,我懂了。我的羞愧,是因为我们把学生想象成了“坏孩子”,而事实上,他们只是一些在繁重课业负担下困得受不了、累得撑不住的孩子。他们没有上交作业,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犯懒,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足够的能力或没有足够的精力完成;他们在课堂上困得抬不起眼皮,也并非因为他们故意挑衅师道尊严,只是因为他们真的累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有时真不是不懂,而是成人太健忘。当了老师,站上了讲台,就忘了自己年少时也渴望理解和自由,忘了自己也讨厌被粗暴对待,忘了求学的时光里也曾经在老师和家长的强势逼迫和严苛要求下疲于奔命,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可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自己都曾经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人。

是我们的心不够柔软,所以才会不够宽容,频繁地为学生的“不懂事”而生气,忘了“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做教师的”;是我们的心不够柔软,所以没有足够的耐心守候学生的成长,忘了教育本该是一门“慢的艺术”。在“一悟三千年,教育应多慢”的章节里,谢云老师讲到圆音寺里的一只蜘蛛,它在佛祖一次次的开导下,终于悟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能够把握的幸福。然而,谢云老师说,最让他感叹的不是故事本身,不是故事背后的哲理,而是佛祖的耐心――他用了漫长的三千年时间,等待一只“冥顽”的蜘蛛最终开悟。

要有多柔软的心,才能孕育出这样深沉的爱?这些在老师柔软心田上成长起来的孩子离开校园后,除了带走知识,还会带走什么?我想必定会有爱和善良,有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责任。这些爱和美的传递,难道不比知识的传承更重要?

一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他会给每位来到自己学校的新老师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是的,一位教师必须先教给学生美好的人性,才能教给学生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正如谢云老师所说,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别人,一个老师也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教给学生。我感到庆幸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太多这样柔软的心灵,那些温暖的案例常常让我读着读着就湿了眼眶。看过这些芬芳美好的文字,我愈加相信:教育是关乎心灵的事业。心有明月,眼前才会有“指月的手”,才能感知那束光的柔和与美好。

上一篇: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下一篇:就业指导课程多样化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