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德 在艺术殿堂里寻梦

时间:2022-10-10 06:54:29

林培德 在艺术殿堂里寻梦

年少时,音乐是他的梦想,

退休之後,音乐是他的精神食粮。

在艺术的海洋中徜徉,

他在寻一个美妙的梦;

在艺术的梦中,

他在找寻灵魂的栖息之所。

是音乐——这根无形的纽带,

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让他们——一批同样爱好艺术的人,凝聚在了一起。

他们唱歌、跳舞,丰腴生活,传递美好,好不快乐,

愉快的心情,也让他变得年轻。

林培德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印尼华侨

香港亚洲歌舞团艺术处处长

曾就读於福建厦门集美华侨学校

後进入广西艺术学院

跟随世界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李志曙先生学习作曲、编曲、指挥

六十年代後期来港

曾为长城、凤凰电影有限公司配乐助理

退休之後开始继续音乐艺术之路,希望将美妙的音乐、美丽的舞姿奉献给众人

圆一个音乐的梦

音乐是林培德先生从小的梦想。怀揣着这个音乐梦,不到二十岁的他从印尼回到了祖国,渴望着将自己的一腔音乐热情挥洒在祖国这片热土上。

回国後的林培德先生被安排进入福建厦门集美华侨学校,然而,那一刻,他失望了,他火热的心顿时像被泼上一盆冷水一般,让他有些无所适从,因为他发现现实与自己的音乐梦想失去了交集,不能互相对应。“我回国是想学音乐的。”林培德先生的话语十分坚定。不知道从什麽时候开始,音乐已经成为了林培德先生心中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已经扎根在他的生活中,坚不可摧,让他不能对现实低头。

不愿被现实束缚,他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梦想负责,於是,他选择了一种对学生来说极为大胆的方式——逃学,来表达内心的不愉快和对环境的不妥协。然而,他並没有完全脱离这个学校,因为,每隔一段时间,他便要回学校拿饭票。所以,在一次回学校中,学校的领导找到了林培德先生,他将自己的想法毫不保留地告诉了学校的领导,学校领导闻言,不愿阻断他的音乐梦想,於是将其安排至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他接受老师的考验,连续唱了两首歌,老师给出“歌唱得不错”的评价後,便让其回去等通知。

十天左右,林培德先生收到了来自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当他来到厦门大学时,厦门大学的老师对他说:“我们可以录取你作为音乐系的学生,但是我们要安排你到广西艺术学院的音乐系学习,你同意吗?”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中仿佛顿时产生出一种抛棄一切的勇气,毫不犹豫地答应前往南宁。林培德先生说:“在集美华侨学校的半年多时间,对我来说是虚度年华,我急切地需要换个环境,所以这时,我高兴还来不及,更不会拒绝。”音乐是他的彼岸,他要努力地向着彼岸驶去,兴趣是桨,唯有内心的力道,才能让这艘船起航。从种种跡象来看,他最终来到广西艺术学院,看似偶然,卻也是必然。

办好手续,他便马上启程去了南宁报到,进入南宁艺术学院音乐系。林培德先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位好音乐老师——世界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李志曙先生,他细心、耐心地教他作曲、编曲、指挥,让他受益匪浅,並根据他的音质,将其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男高音,林培德先生谦虚地说:“虽说称不上精通,但是足以让我应付工作上的需要。”

靠着内心的坚韧,林培德先生在学生时代圆了自己的音乐梦。

断断续续的音乐梦

四年半的学习时间匆匆而过,毕业之时,正遇内地较为紧张的局势——,无事可做的林培德先生决定拿着护照申请去印尼,在途径香港时,被有关部门通知其在印尼的户口已经注销,不被允许前往印尼,於是,他选择了留在香港。

那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後期,“儘管香港的经济也不太好,但是香港的环境卻不错。”这是香港给林培德先生的第一印象。也因此,香港,一个机会与压力並存的城市,成为了林培德先生生活的栖息地。

初来港时,林培德先生感觉人地两生疏,这样的环境也磨砺了他。为了生活,他进入纱场工作,儘管这份工作较为轻鬆,卻也让他暂时离开了音乐这个专业。所幸,这离开只是暂时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林培德先生加入长城、凤凰两间电影有限公司,担任配乐助手,直到长城电影有限公司终止配乐工作。

这时,历史的一页开始书写改革开放的篇章,第一个开放的城市便是与香港毗邻的深圳。因为普通话等优势,林培德先生被一个老闆聘请前往广东开展改革开放开荒牛的工作。这份工作持续了二十多年,直到2007年,林培德先生退休。

退休後的他,也顿时閒了下来,紧张忙碌的生活被轻鬆所替代,然而,奔波了大半辈子,忙碌了大半辈子的林培德先生更喜欢充实的生活。於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他陆续加入一些合唱团,一方面丰腴自己的退休生活,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

任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原来,林培德先生对音乐的那份感情,从来不曾褪色,音乐的路,虽断断续续,卻从来未将其遗忘。当机会来临,他依旧会首先选择继续这个音乐的梦。有人说:“有的人,做一生的梦,有的梦,要做一生。”也许,音乐,就是林培德先生愿意用一生去做的那个梦。

办一场高水凖的歌舞盛宴

大约两年前,林培德先生认识了对音乐同样痴迷的指挥家林煌明先生,儘管两人认识的时间不长,彼此间卻因为音乐而产生一种十分熟悉、像是相识多年老朋友一般的感觉,两人有着共同的音乐爱好、理念和抱负——将高水平的歌声、舞蹈展现出来,他们的思想一拍即合,共同创办了香港亚洲歌舞团。

这是一个以爱国爱港为前提的艺术团体,凝聚了一批高水凖艺术爱好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来自於香港众多合唱团的精英,与其它许多歌舞艺术团体不同,香港亚洲歌舞团更注重专业的水平,成员三十多人,年纪最长者已年过八十,然其运气等唱歌的基本功依旧如年轻时候一样扎实。大家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他们有着共同的心愿,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将最优美的歌声、最艳丽的舞姿奉献给大家。他们在学习中排练,在排练中学习,虽然都是靠着自学,卻不失专业水凖。

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的歌舞团成立时间虽然不长,卻早已经名声在外,他们常会配合内地一些来港演出的团体进行联合表演,交流艺术心得。在刚过去不久的2013年6月25日,香港亚洲歌舞团联合广州光塔民族合唱团为庆祝香港七一回归而共同举办了一场歌舞演出,迎来讚声一片。7月14日,香港亚洲歌舞团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一场亚洲国际合唱节比赛,这场比赛,邀请了来自於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每个国家和地区均委派一个代表参赛,林培德先生等人在香港各音乐社团中挑选出一位代表香港参赛,而且,他们还担任了表演嘉宾团。此外,香港亚洲歌舞团,也在这次活动中被邀请作为晚会比赛的表扬嘉宾,这是对香港亚洲歌舞团的艺术水平的肯定。

歌舞团,合唱团,因为一个“团”字,决定了只有大家都唱得好才能真正称得上好,所以,作为香港歌舞团艺术处处长的林培德先生需要每周将大家召集起来排练。音乐,是一根无形的纽带,能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一首新歌,大家常常在排练三四遍後便能很好地配合,其间的默契程度可与许多合作多年的歌唱组合相媲美,这让林培德先生感到开心。

置身於艺术中,他无比兴奋,忙碌起来,也总不知疲倦。联络歌舞团成员,在艺术上进行严格把关,邀请香港亚洲歌舞团以外的艺术团体,与香港的相关部门进行联络,都是他的工作范畴,年过七十的他,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从身体到心理,都如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

每一天,林培德先生都感到充实,甚至会常觉得时间不夠用,“这样的感觉很好。”他说。他享受这样的生活,在音乐艺术中,传递着正能量,让生活散发风采。

上一篇:舟山:海洋文化的国际盛宴 下一篇:湖州探古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