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段手法复位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27例

时间:2022-10-10 05:55:47

摘 要:目的:观察分时段手法复位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优越性,从而提高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将肱骨粉碎骨折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分3个时段进行以手法复位为主的保守治疗,与对照组18例予同期手术治疗进行对比。结果:分时段手法复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手术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分时段手法复位;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28-02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为临床常见而又棘手的一种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不易获得解剖复位,且复位后难以维持对位;而手术虽能较好复位及固定,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端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肩、肘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等情况。因此,多年来本病始终是令骨科医师困惑的一个问题。

本科2009年~2011年采用分时段手法复位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27例,并与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18例患者进行对照,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45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324岁;部位:上段6例,中段14例,下段7例;右侧17例,左侧10例。对照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288岁;部位:上段5例,中段10例(并桡神经损伤3例),下段3例;右侧12例,左侧6例。2组在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第1时段:患者就诊第1天,若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或断端移位较大者,先予局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再进行复位;反之勿需进行麻醉。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两助手做对抗牵引,但用力不必过大,以免断端分离,当重叠移位纠正后,术者双手握持骨折断端,用捺正、端提、回旋等基本手法矫正侧方移位、成角、旋转等,此时还可在断端前后、左右方向用两手对向挤压以纠正分离较多的碎骨片。如果经上述手法复位仍未完全矫正侧移、成角及碎骨片的少许分离,则不必强求继续整复,可采用三点加压法,4块夹板固定断端,外加绷带包扎,依据治疗原则,上段骨折超肩关节固定,下段超肘关节固定,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悬吊胸前。第2时段:复位后3~4天,由于肢体自身的重量作用及患者一些无意识活动多可致断端再移位、成角甚至分离。此时,应调整夹板松紧度及压垫的位置,同时用弹力绷带通过肩、肘关节进行沿肱骨纵向加压包扎,应允许轻度成角,但加压力不可过大,否则易造成较大成角。第3时段:伤后2~3周,骨折端已有纤维性连接,因此,可去除弹力绷带,进一步用手法纠正成角,调整压垫。向外成角者,可在上臂与胸侧壁之间让患者挎一棉枕或用外展支架,以矫正成角。至此整个复位过程结束。当复查X线片显示有骨痂形成时,则指导患者进行肩、肘关节的适度锻炼。整个固定期间,按骨折3期分治,配合内服中药。

22 对照组 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依据不同情况选择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固定,术后均常规石膏固定。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完全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骨折对位在1/2以上,成角在20°以内,骨折基本愈合,功能恢复尚可;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持续疼痛,功能障碍。

32 治疗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最长时间18个月,最短4个月。其中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最短6周,最长14周,平均73周。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最短10周,最长52周,平均165周。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27 20 6 1 962*

对照组 18 9 4 5 722

与对照组比较,*P

4 讨论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使断端获得满意复位,又避免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或减少后期关节活动障碍,是治疗的要点。分时段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肱骨粉碎骨折,取得较好疗效。本法第1时段复位,重点是矫正侧

摘 要:目的:观察分时段手法复位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优越性,从而提高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将肱骨粉碎骨折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分3个时段进行以手法复位为主的保守治疗,与对照组18例予同期手术治疗进行对比。结果:分时段手法复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手术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分时段手法复位;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28-02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为临床常见而又棘手的一种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不易获得解剖复位,且复位后难以维持对位;而手术虽能较好复位及固定,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端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肩、肘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等情况。因此,多年来本病始终是令骨科医师困惑的一个问题。

本科2009年~2011年采用分时段手法复位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27例,并与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18例患者进行对照,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45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324岁;部位:上段6例,中段14例,下段7例;右侧17例,左侧10例。对照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288岁;部位:上段5例,中段10例(并桡神经损伤3例),下段3例;右侧12例,左侧6例。2组在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上一篇:化痰祛瘀法治疗脂肪肝临证心得 下一篇: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