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时间:2022-10-10 05:49:34

论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摘 要: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来讨论原型词义对于词汇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影响词义的因素,并结合在实际课堂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掌握英语词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 原型范畴理论

一、引言

词汇教学一向被认为是英语教学活动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如何帮助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准确而全面地掌握词义,是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视角,结合在实际课堂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明确原型词义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在人类认知中,基本范畴是最典型的原型范畴,原型范畴在基本等级范畴得到最好的体现,所以,具有原型特征的基本范畴正是人们对世界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赵艳芳,2001:84―85)。原型是范畴的典型实例,其他成员是由于它们与原型之间存在着能被感知的相似性而归入同一范畴的,相似性的程度也是存在差异的。在词义范畴中,有一个词义是具有核心或中心意义的,因而可以视为词义的原型。而其他词义又是在这个核心词义的基础上根据家族相似性延伸出来的,由此构成了一个词的词义范畴,即词义范畴是以原型词义为中心,通过家族相似逐步向外扩展的连续体。原型义项是最能代表词义范畴的。词义范畴是动态的,一个词的词义范畴是随着人类的认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三、以原型词义为核心,明确影响词义的因素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成员拥有家族相似性特征。其中拥有最多共享属性者为原型成员。原型意义是某个词义范畴最典型的意义,其他的意义都是围绕着原型意义呈放射状来展开的。在从核心成员往边缘成员转移的过程中词汇的词义得以引申。因此,要想真正地掌握某个词的原型词义,首先应明确影响词义的因素。

(一)文化差异导致词汇范畴的层次划分不同

文化上的差异会相应地呈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文化差异通常会通过词汇层面表现出来,母语者对于语言符号(linguistic signs)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根据它们所代表的自然实体(natural reality)而进行的。不同民族语言的词汇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的。而在概念的范畴化(categorization)中,这种文化差异也对词汇范畴产生着巨大影响。在人们对概念进行范畴化时,不同文化引起了词义范畴的不同。事实证明,大多数中英词汇的词义范畴是不尽相同的。例如:汉语中“职业”一词的下位范畴包括记者、教师、律师等,而以“律师”一词为例,该词并不存在下位范畴。相较之,英语中与“律师”相对应的“lawyer”一词是还存在下位范畴“counselor”、“attorney”、“barrister”、“solicitor”等。可见英汉对应的词汇在词义范畴上并不是对等的关系。

(二)文化差异导致词汇的联想意义不同

不同文化引起了词的不同的联想意义。人们在理解同一概念时,在大脑中形成的图式不同,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反应。比如:

The electoral college plays a huge role in the election process.

译文:在选举过程中,选举团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此例中,“college”一词在与“electoral”搭配后,使中国学生感到疑惑不解,受“college”的根义“学院”的影响,此处不知做何解。而对于母语为英语者来说,通过图示激活,调取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并联系其社会经历,能很快理解词义――“选举团”。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尽管已经记住了某个英语单词,但这种词的刺激在头脑中形成的图示与头脑中已有的百科知识联系不起来,也就不会形成假设或形成错误的假设,进而影响对全文的理解,造成阅读理解困难。

四、以原型词义为核心,注重原型词义的讲解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首先指导学生明确词汇的原型意义,弄清影响原型词义的因素,注重原型词义的讲解。当然,由于课时所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讲述的原型词义仅是某个单词词义范畴的众多词义中的一个意义,只是词义范畴中的一个点,一个词的词义范畴是不可能在一次课堂讲授中就完全被学生掌握的。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原型词义,学生应结合课下的大量阅读练习推导出引申词义,进而准确全面地把握每个词的词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实际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认知的角度注重原型词义的讲解,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科学地、全面地掌握词义,进而提高学生词汇的学习效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Ungerer,F.,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弗里德里希.认知语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词块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下一篇:三维框架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