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10-10 05:29:57

浅析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很多职业院校把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忽视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渗透的意义和方式方法进行探讨,将人文素质教育充分融合在英语教学中,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文素质 英语教学 渗透

一、引言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特别是职业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人数的激增和新形势教育的发展,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仍然停留在以实用性为基础的英语教学中,忽视了英语人文性教育,其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都围绕着英语的技能性和工具性来展开,而相关拓展知识比较薄弱,甚至很多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和视角视野有待拓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那么就要落实到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层面,笔者认为,英语知识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与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宽的相关知识面,其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性与人文性兼容的人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渗透的意义和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培养专业工作者,是一种非职业性的非专业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而不是停留于获得有关的人文知识。知识的获得当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悟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

然而,据相关统计分析,我国的高职院校,除了开设必修的政治理论之外,几乎很少开设人文方面的课程。长期以来,我们为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断努力,却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同步实施。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技术水平高,但人文底蕴薄弱、知识面狭窄的现状。所以说,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基础的理论教育、专业是技能教授与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向结合,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教育整个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

三、人文素质渗透式教育的方法方式

(一)充分利用课堂,合理的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课堂更是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随时留意学生的情感变化、体会学生的立场观点,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授课中融入关怀、尊重、信任、理解与责任,留意学生的点滴变化与进步,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安排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在人文的关怀中切身领会人文素质教育,这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外,课程设置是渗透式人文教育的保障。就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而言,模块化课程设置是可行也是必要的,人文素质拓展模块是依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培养“完整的人”的思想,实施的系列教学活动,具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因材施教的特点。

(二)提高英语教师人文素养

任何教学活动,教师都是主导,教师的工作态度、言谈举止、治学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才愿望与结果,受教育者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对当前市场经济社会的看法、对待环境与自然的态度、对待人际关系等与人文精神直接相关的意识与素质,很大程度上只有在具备良好人文精神的教师教育与引导下才能快速有效地得到提高。

通常,英语人文素质教育在英语课堂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知识,但这些事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发掘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素质内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渗透。或者充分利用一切途径或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提高人文素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并将学习与社会乃至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教师自身需要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改进,让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得到拓展,从而让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并要在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加以利用,让学生受到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在教育过程中,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平等、友好的教学氛围,不仅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也对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内,优化学校的人文环境,将校园文化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总之,精心营造主体、客体和氛围兼容的立体环境,寻找三者间相互作用的理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方面的有效训练,在活动中学会交际技巧、合作精神及协调能力,使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有一个充分的、科学的认识,共同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

网络和多媒体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实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上传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英语读物和自学课程,建立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容的教育体系,大大促进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均衡发展。

四、结论

作为教学者,在教学工程中需要有效的渗透人文素质理念,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保持外语教学的开放灵活,与其他学科进行恰如其分的结合,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在人文素养内容方面进行整合。除此之外,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尊严、美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使他们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成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新夏.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2] 刘继华,王文斌.高校外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弱化与强化[J],中国外语,2008.05

[3] 王琳,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才智2012.08

[4] ]虢剑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互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上一篇: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河南省民办教育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