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派拉蒙的传奇女星

时间:2022-10-10 05:24:12

克劳黛・考尔白:黑白片时代女王

说到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大明星,克劳黛・考尔白绝对是其中翘楚,甚至可以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她长得小巧玲珑,饱满的圆脸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缕前刘海更增添了青春美;她艺术上执著追求,表演活泼多姿,文雅中见妩媚,所塑造的角色深受观众喜爱。她的百变风格使她能够在众多一流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由此成了当时的票房明星。在黑白片为主的三、四十时代,卓越的演技以及几乎场场爆满的票房佳绩,使她独步影坛,成为当之无愧的女王。

克劳黛・考尔白生于法国巴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秘女郎。她从少年时就怀着对演员的强烈憧憬和执著追求而登上了戏剧舞台。但她对电影却没有任何兴趣。这种情况在今天,在一部分舞台艺术工作者中也不乏其人。但是,无论如何,克劳黛的银幕生涯是成功的。1929年,她正式与派拉蒙影片公司签订合约,一鸣惊人,开始了真正的电影艺术生涯。

1934年的电影《一夜风流》,克劳黛・考尔白饰演影片中的富家女,既有公主风范,又像邻家女孩,尤其是她那搭顺风车的镜头,与玛丽莲・梦露在地铁里被风吹起裙子的姿势一样经典。影片中生动的对白、幽默情境的创造以及在传统思想的界限内所赋予的讽刺趣味,为这部电影赋予新的色彩,成为当时最卖座影片。克劳黛・考尔白也因这部电影获得第七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由于造诣深、戏路宽,她总是能从容接拍各种类型的影片,并能到位演绎其中角色。她既可以是《一夜风流》里娇贵的千金小姐,也可以是《自君别后》中为支持丈夫参军独自支撑整个家庭的妇女,更可以是《埃及艳后》中美艳不可方物、倾倒众生的克利奥特佩拉。在黑白片时代的荧幕上,我们可以发现时光并没在她脸上刻下风霜和沧桑。标志的瓜子脸,大眼睛让人还是能不经意就捕捉到她骨子里泛出的灵气与平和。其明净、亲切的笑容加上迷人的举止,比起出道时,更是增添了温柔、安详、恬静之美。

克劳黛・考尔白的温婉、娴静的气质被人誉为“好莱坞小女人”。据说,她从不去和那些高贵典雅、美名远播的女星们争妍斗艳,对饰演的角色,她从来不给自己定型,努力去改变及尝试扮演各种女性角色,特别是那些顽强与命运抗争的,那些把生活的苦难与快乐刻画在脸上的普通女性,是克劳黛・考尔白时常考虑拍摄的角色。

克劳黛・考尔白一直都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职业生涯跨越近七十年,创造了六十多个经典人物。长久的疲累与各种角色的变换更替,克劳黛・考尔白内心开始渴望宁静,她需要大段寂静时光去沉淀曾经的辉煌与绚丽,此后的她住在大西洋上的一个叫“巴巴多斯”的岛上,偶尔会见老友,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与时光一起老去。

据说,在拍摄影片时,她对摄影师的拍摄角度达到近乎苛刻的程度。我们大多只能看到她的右脸,是因为左脸有胎记,被称为“月之暗面”。同时,她还有“三不拍”:化妆不满意不拍;月经来后三天不拍;重要镜头时间过晚不拍。其实,这不能归咎于她有古怪的性格,或者说耍大牌,而是因为她执著于完美、对艺术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地追求。终其一生,她都将最完满的自己呈现在荧幕上。

葛洛丽亚・斯旺森:默片走向有声电影的见证人

这是一张经典的黑白照片:一位女士头戴黑色圆顶帽,面纱下垂,单手捂住嘴和鼻梁,眼窝深陷,眼睛木讷盯着前方,满脸的失望。她被闪烁发光的戒指、手镯、项链、耳环、裘皮披肩所装扮,雍容华贵,一身的珠光宝气,充满女王的味道。然而,我们依然能从她老去的面孔上看到失望、落寞的表情。照片上的女士,是上世纪50年代的葛洛丽亚・斯旺森。之所以说照片经典,是因为它将她的性格、心理乃至灵魂,完整而立体地呈现出来。

葛洛丽亚・斯旺森,默片时代最伟大的演员之一。1915年进入电影界,主演有《男性与女性》《阿纳托尔案件》等表现当时女性生活的影片。后来进入刚刚起步的派拉蒙公司,拍摄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在默片时代,她的表演如火纯情,总是能巧妙、灵活地通过表情、肢体语言表达复杂的内心世界。

她最为人们熟知的影片要属1950年拍摄的《日落大道》。本片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直面反映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这段发展历程的作品。这段异常重要的电影史由片中一男一女的故事折射出去,客观、深刻、坦诚而且勇敢地讨论了技术革命和艺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商业体制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尖锐矛盾等几乎称得上是“永恒”的话题。

由斯旺森来扮演女主人公,可谓天意。与影片中的诺玛一样,自默片转向有声电影,大批演员因为发音问题从银幕上消失,斯旺森也是这股潮流中渐渐隐退的一员。二十余年间,她几乎未拍一片,只是住在豪宅里,沉迷于过往的辉煌,希望通过表演重新回到银幕。直到 1950年的《日落大道》,她凭借精湛的演技又回到了观众的视线中,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尽管斯旺森在影片中的表演真切传神,并获得了二十年来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最终败在了出演《生于昨天》(Born Yesterday)的朱迪・霍利德手下。在颁奖典礼上,当听到朱迪・霍利德获奖的消息时,斯旺森表情凝固,充满无奈与感伤,失落地对朱迪说:“亲爱的,你为什么不能等到明年。”

电影总是会在不同的时代创造不同的奇迹,塑造不朽的传奇,但不朽的代价就是把岁月的痕迹封锁在遗忘的角落。它可以让你在顶峰时成为被无数人瞻仰的神,也可以在低谷时成为被大众迅速遗忘的人。

然而,无论星途如何黯淡,葛洛丽亚・斯旺森始终高傲地扬着头颅,像狮子一样剽悍。她曾经说:“我打定主意,在成为明星后,每时每刻都要表现出明星气派。从看门人到高层总裁,人人都会看到这一点。”她渴望成功,渴望被承认。在她电影事业鼎盛时期,她的穿着、打扮宛若风向标,观众不仅走进她的电影,还惊叹她的服饰之美,以穿着像她一样的衣服为荣。她穿过的服装、做过的发型、身上佩戴的珠宝常被世界各地时尚人士模仿、复制。她仿佛天生就是为了让世人知道珠宝和奢华的魅力,由于她的名声和影响,卡地亚于1930年生产了一款用钻石、白金和水晶石制作的手镯,因为她的喜爱和推崇从而成为珠宝配饰史上的经典名品。

可以说,葛洛丽亚・斯旺森都一生中都在扮演一个角色,那就是女王。1983年4月4日,斯旺森在纽约逝世,她的死亡,成了当时世界各种报纸的头条新闻。从此,默片时代的巨星就此陨落,如同电影《日落大道》一语成谶。逝去的不仅是时代,还有“有声革命”对整个电影带来的冲击,新一代巨星对默片演员给予的挑战。我们无法揣摩那些曾经的演员在面对一场革命带来的焦虑与慌张,承受与面对,一如我们在观赏默片所残留的风韵、姿态、神情时无法全面回顾。电影中那些“革命化”的演变让我们充满了怀念,怀念那些黑白片中的巨星。他们依然妩媚妖娆,散发璀璨光芒,就像《日落大道》中诺玛那句经典台词一样:“我依然是巨星,只是银幕变小了。”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破茧而出的彩蝶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母亲是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父亲是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像其他出自艺术家庭的孩子一样,伊莎贝拉继承了父母的艺术天赋,然而,命运似乎要对她加以考验,在幼年时鸩赐她一场疾病,在与病痛的搏斗中,她磨砺出隐忍、坚强的性格,最终战胜了病痛,也为她日后打拼事业注入了永不终结的斗志。像欧洲最美丽、最罕见的“伊莎贝拉蝴蝶”那样,经过一番挣扎,她终于破茧而出,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家。

伊莎贝拉从小就遭受了先天脊柱畸形的折磨。6岁的时候她接受了无比残酷的手术:从背后开刀,把高出来的骨头锯掉一点,然后缝合伤口,用石膏固定住上半身,从脖子到腰都不能弯曲,等到伤口愈合再继续开刀、锯骨、固定、等待愈合。等待的过程中,伊莎贝拉不能躺下,只能一直坐着。天大的灾难降临在伊莎贝拉的身上。但她十分懂事,安慰英格丽・褒曼:“妈妈你别难受,我做这个手术特别特别疼,但只有我自己疼过,以后别的小朋友疼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们有多疼。”由此可见,她有着比她母亲更决绝的坚韧,这让她为日后参演《蓝丝绒》中那个遭受了精神和肉体巨大折磨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让观者触目惊心。

1971年,伊莎贝拉从罗马服装设计学院毕业后移民美国,先为意大利电视台当特派员和翻译达三年。28岁,她开始了模特生涯,不久成为身价最高的模特,并成为著名品牌兰寇长达14年的形象代言人,还曾经出现在50个国家的500种杂志封面,并演出了许多意大利电影和电视。

直到1985年,伊莎贝拉因为参演《飞越苏联》而正式打入美国影坛。次年,她出演了派拉蒙公司发行、大卫・林奇导演的电影《蓝丝绒》。影片的镜头语言看似平淡,含蓄中蕴藏了无穷寓意。尽管电影上映时,很多人嘲笑、鄙视这是一部极端的、黑色的、粗俗和令人厌恶的作品,但是《蓝丝绒》却在当年赢得了美国国家电影评论协会的大力肯定,她因为在影片中的卓越表现,自此成为好莱坞的一员,出演了《奥德赛》《黑金帝国》《拿破仑传》等著名影片。

伊莎贝拉不仅有着精湛的演技,还具有高级的时尚品味。她曾是意大利著名时装品牌Dolce & Gabbana的形象女郎。那个穿着豹纹亵衣的野性造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但那些已是二十年前的旧事了。就算今天的她已近60岁,那份美貌气质依然是世上难寻。更重要是,她没有因年老而刻意整容力挽色衰,更令她眼角的皱纹来得更雍容、优雅。或者说,当一个女人不会因年纪大而放弃自己,继续与时俱进,那份美丽才可划时代。

如今,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已步入老年,但她依然聪明热情,活力充沛而又淡泊名利,并且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她展示给人们的永远是善良、优雅而富有朝气的一面。

上一篇:承载幸福梦想的架子床 下一篇:Lancel爱情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