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山区沿河公路的水毁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10 05:00:31

浅议山区沿河公路的水毁防治措施

摘要:公路水毁不仅是对交通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而且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的安全与畅通。本文主要通过对彝良县沿河公路水毁防治的实际经历,分析山区沿河公路水毁成因及防治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公路水毁;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识码:A

山区气候多变,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公路设施因洪水、强地表降水或持续降雨诱发的水毁问题十分突出。沿河公路,由于河流曲折多变,河床宽窄不一,起伏不定,加上雨水季节,河水暴涨,路基受洪水的顶冲与淘刷造成路基坍塌破坏。在山体破碎严重、干沟分布路段,边坡受暴雨侵蚀易发生坍方、滑坡和泥石流。积极、科学、有效、全面地防治公路水毁对于充分保障公路基础设施的完好和公路交通运输的畅通,显著减小因公路水毁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农村公路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等级的不断提高,如何有效预防和处治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1 水毁成因

1.1 路基坍塌主要发生在半填半挖或全部为填方路段,填筑材料多为开山废渣和土方。由于防护工程基础处理不当或埋置深度不足、有的路段未做任何冲刷防护加固措施,在通常情况下,水位低,流速不大,能够抵御自然水流冲刷而保持路基边坡稳定。但在较大洪水下,因水位高,流速大,基础遭破坏、边坡中的土、岩屑和小石块被冲走后,便造成路基坍塌,出现路基缺口。地面排水不良、路面和边沟严重渗水也易诱发路基坍塌。

1.2 坍方、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或地下水侵入土体,自重增大,内部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所致。在乱开挖、开荒种植不当等人为因素或地震、雨水冲击等自然力作用下,土体平衡受到破坏也能形成坍方和滑坡。

山坡堆积物或路基上边坡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沿边坡产生不同程度的下榻为坍方。堆积层或岩层在自重作用下,沿滑动面下滑的现象为滑坡。

1.3 泥石流是在破面土体疏松、植被稀少、边坡陡峻(30-35度以上),在大强度暴雨或融雪水的作用下,暴雨或融雪水挟带大量土、石等固体物质汇入沟谷,形成突然、短暂、间隙的破坏性水流。按其物质组成分为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和泥流三种。

2 水毁预防

2.1 技术检查。坚持雨前、雨中和雨后检查,对查出的水毁隐患,应在雨季、汛期之前处治完毕。主要检查沿河路段的河床冲刷情况和路基受激流冲击处有无掏空或下沉;陡坡边坡路段路基有无异动、松裂;调治构造物、涵洞、引道、护坡和挡土墙是否冲空或损坏;边沟和涵洞排水系统有无阻塞;交通标志是否牢固。

2.2 水毁预防。在日常养护过程中,对易发生水毁路段要做好记录并编制好维修计划,根据薄弱环节,制定分期治理计划,列入养护工程大中修实施。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是低御自然灾害的重要基础保障,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重视防护设施和排水系统的质量。

重视公路水毁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水文、水力和地质资料,根据公路状况,分析产生的原因,总结历年发生时间和变化情况,针对易受洪水侵袭和可能发生水毁的薄弱环节,在汛前进行认真检查。对边沟、截水沟和涵洞等排水系统以及路肩上妨碍排水的堆积物应及时疏通并清除,对损坏的构造物及时进行维修。对傍河路段激流冲击处,构造物基础被掏空或下沉的,不仅要及时修复,还要在可能条件下尽早采取措施予以预防。

3 水毁抢修原则

水毁抢修必须按照“先抢通后修复”原则进行。在确定抢修方案时,应尽可能做到抢修工程能在其后的修复工程中继续使用。修复工程应注重设计和施工质量,不得给再次水毁留下隐患。做到修复一处,治理一处,逐年减少和消除重复水毁现象。发生重大水毁中断交通应及时报告政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及时组织抢修。

4 水毁防治措施

公路水毁防治主要有直接和间接防护两类。直接防护有植物防护、干砌片石护坡、石笼、挡土墙和刷坡卸载等;间接防护有设置调治构造物,必要时疏浚河床、改变河道,避免或缓和水流对路基的直接破环作用。这里谈谈2007年以来,彝良县发生的几起洪涝灾害对沿河公路造成的水毁,我们所采取的处治方法。

2007年彝良县遭受100年不遇的“8.25”特大洪灾,沿河公路柿火线彝良境内全部中断,路基多处被洪水冲毁。灾情发生后,在县委政府的统一组织指挥下,我们按照“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及时进行抢修。同时,对被毁路况进行详细调查,提出处治方案。在K59+800处由于路基下边坡陡峻(垂直高度23.6米),坡角被洪水掏空,诱发路面面层和水稳层有1.36米悬空,长8.95米。分析比较后,采取向内移线处理(K16+720-K16+880),并在该路段设置了150米钢筋混凝土防撞墙和上挡土墙(长95米、高3米)。该方案不仅调直了原弯曲的平面线形,同时在较短时间(4.5个小时)抢修通车。

2008年“8.08”洪灾导致柿桃线两河乡境内1.858公里路基被洪水冲毁。其中K21+650-K21+790段路基全部被洪水冲毁,为尽快抢通为救灾提供保障,我们采用挖掘机将大型石头移做基础(宽4米、高1.6米,高度超出常水位0.5米),上面用片石嵌缝找平。然后用3层2×1×1(米)钢筋石笼(φ12螺纹钢,间距25厘米,迎水面采用焊接,另外三面用5号铁丝绑扎,每层错台10厘米)做成路基防护墙,路基填方为砂砾。经过三年的运行,该段路基稳定、可靠。2011年通乡油路建设,沿用了该防护墙(迎水面采用混凝土喷浆封固)。

2011年9月10日昭彝二级路K68+640处发生山体滑坡(坡体垂直高度18.86米),滑坡体积11230立方米,摧毁上挡土墙72米(石砌挡土墙,墙身厚2米、高3米),中断交通。经过勘测计算,在保证滑坡体的重力平衡条件下,我们采取刷坡减载,将边坡放缓为1:0.75(原为1:0.5),在原挡土墙处用片石混凝土浇筑基础厚度为2.5米、高度为0.9米,墙身厚度为2米、高度为3米挡土墙,中段40米加高1.5米。处治后山体稳定,交通安全畅通。

在公路上边坡大规模进行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糙度,延缓坡面漫流和沟槽径流,从而降低山区沟谷汇集的洪峰流量,有效减轻洪水对公路的冲击。县城过境路一面傍山(将军山)一面依河,为防止山体产生坍塌和滑坡,山上种植了大量桉树和櫆树,并修筑了两道截水沟。既确保了山体稳定又绿化了将军山周围环境,为当地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游乐健身的良好环境。

结语

山区沿河公路水毁是一个普遍客观存在的问题,而引起公路水毁的根本原因在于水流。要实现根治公路水毁的目标,必须从提高公路设计人员的水文、水力学知识着手,强化、规范公路水文勘测设计工作。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治理,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技术为工具,才能达到标本兼职的目标。否则,仅凭经验办事,往往造成屡建屡毁,重复水毁,给公路交通运输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振华.翟兴旺.高连生.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

上一篇: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浅析 下一篇: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护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