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神往的气息――烟草之害(二)

时间:2022-10-10 04:23:44

令人神往的气息――烟草之害(二)

要命?要烟?――烟草的成瘾性

对于这个我们自认为能够快速明确回答的问题,却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沉吟。为什么?混淆我们理智取舍的主要原因是香烟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尼古丁。下面我们从药理与生理角度进行探讨。

1.尼古丁成瘾的各种基础

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为棕色,能迅速溶于水及乙醇中,通过口、鼻及支气管粘膜很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

人对尼古丁的刺激最初是反感,很快发展成为上瘾。实验证明,尼古丁是很强的成瘾剂,长期接触尼古丁会引起大脑中许多部位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数目的增加。

尼古丁的生物活性是尼古丁成瘾的生理基础。尼古丁是通过脉络膜丛的被动扩散和主动转移而进入大脑的,并结合在大脑中的乙酰胆碱受体上,由于尼古丁结构中极性部分离解成为阳离子含氮部位,它以静电引力与受体阴离子部位及疏水基结合,使处于一定距离的吡啶碱基作用于受体膜而产生成瘾作用。尼古丁对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和运动神经末梢都具有作用。尼古丁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可天宁的毗咯烷可水解成GABA(γ―氨基酸)的衍生物,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有着广泛的作用,这些GABA衍生物可能对GABA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精神状态。

尼古丁成瘾的药理学基础体现在尼古丁同海洛因、可卡因一样具有成瘾性。尼古丁不是血液的正常成分,进入血液后可在血液中存留数小时,随代谢排出体外,血液恢复正常。但长期大量吸烟的人不能恢复正常而成为一种相对恒定状态,当血液中尼古丁含量下降时,恒定状态被打破,吸烟者就会情不自禁地渴望吸烟,以获取血液中缺失的尼古丁,用来达到上述的相对恒定状态。

尼古丁成瘾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尝试吸烟,其实起初的吸烟并不是因尼古丁的成瘾作用,而可能是因为所崇拜的偶像人物的吸烟形象对他们的影响或因为向社会展示成熟或因为社会交往的需要等而尝试吸烟,久而久之导致尼古丁成瘾。

另外,吸烟可降低主观紧张响应并消除身体的紧张反应,有助于减缓吸烟者的烦恼和愤怒,有助于思维和集中精力,改善行为和工作效率也是导致尼古丁成瘾的原因所在。

2.尼古丁成瘾机制

尼古丁同可卡因和吗啡类的分子一样,可激活脑内一个主要的酬劳反应区nucleus accumbens,使其释放多巴胺,滥用这些物质既可产生愉悦的感觉又可让人成瘾。nucleus accumbens中的主要多巴胺提供者是一个中脑核,被称为VTA(Ventral tegmental area)。尼古丁的刺激效果由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介导(nAchR);尼古丁引起的愉悦反应能持续很长时间,而nAehR受体的脱敏却非常迅速。Mansvelder和McGehee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尼古丁不仅直接作用于VTA神经元,而可诱导对VTA核的兴奋输入产生LTP,Mansvelder和McGehee并未注重VTA细胞对nucleus accumbens的多巴胺输送,而注重研究尼古丁对VTA接受的谷氨酸突触的作用,他们观察到没有任何人为操纵时,尼古丁的加入可通过前突触机制增加兴奋性突触的电流,这种作用历时较短,以前在脑内其他区域也有发现。当他们将尼古丁和去极化的VTA神经元同时作用时,电流的增强转变为LTP,历时很长。此LTP与海马中的CAL区的LTP相似,且对Nmetnyl-D-aspartate受体的拮抗剂灵敏,同时需要突触后神经元的去极化。对VTA的谷氨酸输入已知能增强nucleus accumbens中尼古丁诱导的多巴胺释放,因此,Mansvelder和McGehee发现I.TP极可能是与此有关的。

《神经元》杂志介绍了美国药物滥用研究所的El-liottSetih医学博士用磁共振成像扫描法显示尼古丁成瘾作用机制亦证明了尼古丁的成瘾是通过增加与视觉注意、觉醒及运动激活有关区域的活动强度而实现的。他将吸烟者分成两组,分别粘贴尼古丁贴剂或无效对照贴剂,要求他们从长串的数字中挑选出特定的序列,并同时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法对大脑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尼古丁贴剂组的完成情况确实要更好一些,其大脑中与注意广度有关区域的活动强度要比被剥夺吸烟数小时后的吸烟者的相应增加,而且其能量水平、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情绪都要比后者更高。相比之下,无效对照组的完成情况显然更差,同时大脑中与注意力和工作记忆有关区域的活动强度也更低。

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导致吸烟者尼古丁成瘾的基因。研究人员通过调整老鼠大脑中的基础,能够让老鼠轻易对尼古丁成瘾,即使老鼠血液的尼古丁水平只是研究人员在普通吸烟者血液中测试的尼古丁水平的1/50,一旦成瘾,老鼠就会明显出现对尼古丁依赖的迹象。对吸烟者而言,在尼古丁被适当的大脑受体吸收后,尼古丁就会通过产生多巴胺出现一种“酬劳”感情。多巴胺是一种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一旦尼古丁“停留”在受体上,吸烟者就会对尼古丁成瘾,持续暴露尼古丁,意味着受体将越来越不敏感,结果导致需要经常吸烟来补充尼古丁。

另有研究表明,尼古丁的成瘾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随着分子遗传学、遗传流行病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尼古丁成瘾是否与遗传有关得到了研究,家族、遗传印记标志和双子等研究显示吸烟的开始与维持受遗传的影响,估计遗传对于启动吸烟来说大约占47~76%,对于持续吸烟来说占62%。

3、尼古丁成瘾的判断标准

据美国精神病学1994年的报告,尼古丁成瘾可被认为是一种有精神运动性物质滥用障碍。物质滥用诊断标准主要有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和WHO的国际疾病分类,这些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均较好,特别是DSM-Ⅲ-R与DSM-Ⅳ最接近。目前被广泛公认和采用的尼古丁成瘾标准评估量表是1990年Fagerstrom制定的尼古丁成瘾检验量表(FTND),该量表的判断结果与血浆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可天宁水平等指标一致性很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简便、实用和可靠等优点。另外还有修正的耐受量表(RTQ)等亦可作为参考标准,一般FT-ND≥8或RTQT≥28则判定为尼古丁成瘾。

4、替罪者尼古丁

当代医学研究显示,因吸烟而造成人体癌变以及其他病变的主要元素是烟草中的焦油。根据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焦油中含有数千种物质,绝大多数(达到99.4%)的成分对人体是无害的。这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卷烟特有香味的来源。另有O.6%的成分有害人体健康。在有害成分中,0.2%的成分是诱发癌症和可能致癌的成分;0.4%是辅助致癌成分。”

然而,由于尼古丁的成瘾性,使大多数吸烟者明知有害健康却欲罢不能,连带大量吸入有害的焦油,导致多种疾病,因此,人们认为尼古丁是罪魁祸首,也是情理之中。

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是戒烟、控烟宣传如此广泛与深入传播的今天,仍然有几十亿人“吸并快乐着”,由此可见,要命还是要烟,这与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中的问题“生存,还是死亡”难分伯仲,可并称人类哲学史上的两大难题。

上一篇:饭后7大坏习惯等 下一篇:春节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