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读书了吗?

时间:2022-10-10 03:47:41

今天,你读书了吗?

【时事聚焦】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著名作家王蒙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与忠告:“坚持认真地、专心致志地阅读吧,它带给我们很多希望,如果我们只剩下了快速浏览,只剩下了多媒体的直观,我们的精神生活将会出现灾难。”

【读书・意义】

读书的意义

文/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泳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

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夜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不见得靠得住,只可以算笑话。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拿来开玩笑的,若回答说不知道,那未免煞风景。纪回答得很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唯有不恤声名的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

(节选自《北大学者谈读书》)

【技法赏鉴】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说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它以文学的语言,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哲学文化的思考和领悟。它融说理性与文学性于一体,既强调以理服人,又讲究以情感人。本篇文章一开始便引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反面切入话题,接着讲到读书的真意义,在于扩充知识,涵泳性情,修持道德。接着引用典故和古人的话,讽刺一味追逐名利的世情,阐明世人不好读书的原因,在于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的缺乏。通篇娓娓而谈,说理透彻,语言清新平实,充满感情,又启人深思。

思考: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的真意义”?

【读书・乐趣】

读书苦乐

文/杨 绛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付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妄言。这“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摘自《杨绛散文》)

【文章思路】

立论:1―2段。通过比较读书之苦和读书之乐,含蓄地指出:读书之苦与读书之乐,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本论:3―5段。作者以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论述读书之乐。

结论:第6段。含蓄表达了全文主旨――人生短暂,知识无涯,故应为提升心智而潜心读书。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如用“‘隐身’的串门儿”比喻读书,论说了读书的几点快乐;用“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来比喻书中境界,生动表现了书中境界的丰富、精彩和令人神往。

对比论证。如作者第一段看似调侃陶渊明读书不苦,实际上是赞赏他不屑功名、为精神愉悦和心性需要而读书。通过与前面一段话的对比,含蓄地点出:为追求功名而苦读的读书之苦与为追求精神愉悦和心性需要而读书的读书之乐,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又如用“更上一层楼”与读书比较,突出读书更能使眼光高远;用“佛境”与“书境”比较,突出读书可让人贯通三界,知过去,知现在,知未来;第6段将书本知识与个人生命作比较,突出人生短暂、知识无涯之意。

上一篇: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下一篇:“阅读经典”类学生作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