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体育的“冠穿殇”

时间:2022-10-10 03:15:42

乔丹体育的“冠穿殇”

“这项诉讼的目的不在于经济诉求,而是旨在对我姓名权的保护,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在一段流传在网络的视频里,和中国球迷暌违己久的前NBA 巨星MichaeIJordan 平静地说,就像在过往职业生涯中屡屡投中压哨三分拖拽住对手眼看到手的狂欢,这一次飞人轻舒猿臂封盖了中国体育ffJ品公司“乔丹体育”即将登陆上交所的“临篮重扣”。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MichaeI Jordan诉乔丹体育姓名权纠纷案。既然走司法程序且看法官怎么判才好。现在的问题是即便“乔丹体育”胜诉或达成谅解可以某种程度上继续沿用“乔丹”之名,但经历此番冠名之殇,这家公司产品将会在日后被多少人“SAY NO”?

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体育品牌巨头耐克、阿迪达斯、美津浓等在经历了此前多年赞助中国国家和省市级体育代表队和个人的预热后,先后在京沪穗深沿海、省会一线城市开出专卖店,由此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同步时代。与此相对应,退役的李宁在1989年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公司。以它为代表,康威、匹克等和洋品牌短兵相接,见招拆招。十年以降,高下立判。

2000年是一个新的分水岭。一时间,贵人乌、喜德龙、361等品牌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这些品牌起初就没想如李宁般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而是寄望借国际重大赛事在国内煽乎起的体育热情“捞上一把”哪怕快进快出。在战术上,它们大都奉“红宝书”为圭臬,大打“农村包围城市”牌:对市场上最畅销的运动鞋款奉行“拿来主义”,不深挖科技含量(气垫、缓冲垫片、扭力系统)而迅速量产外形相似但价格低廉的产品,同步找明星代言包装,继而通过电视、报纸等市井媒体强势推广,最终在二三线城市和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开店完成销售。

前身为“福建省晋江陈埭溪边日用品二厂”,2000年更名为“乔丹体育”――作为今次“乔丹讼案”的被告也在其中。和那些草根同侪不同,它“山寨”地更理直气壮,穿凿附会冠以Michael Jordan的中文“乔丹”之名――尽管现在恐怕做梦都想和Michael Jordan划清界线。

在百度百科上翻看“乔丹体育”,这家已经成为“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履历里既有“捐资500余万元援助四川地震灾区抗击灾害”的善举,也有“成功签约蒙古等国奥委会,成为其国家奥委会合作伙伴”的亮色,但通篇还能读出一句话:“现在,我想做个体面人。”其实,“乔丹体育”的发迹史即是中国民营企业近三十年间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而洗脚上田想登堂入室的缩影:在富而思贵谋求争竞上流的时候,恍然间,因爬得太快太高而露出了往日不堪品评的底裤……比如,尹明善和柳传志恐怕都对当年走私贩私的“第一桶金”讳莫如深,“乔丹体育”摆在台面的问题相较而言“形而上”却更为深刻。不论官司能否打赢,对公司品牌的连带伤害都将在日后被持续放大而难以缓释。虽说万事开头难,可开头走小辄,日后恐怕难上加难。以此为鉴,但愿从此“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小聪明能从中国企业家创业之初的擘划中剔除,报应不爽――“出来混,迟早总是要还的。”

上一篇:他一直站在离人群很远的地方 下一篇:邵夷贝小清新恰是真正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