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自贸区 外企的顾虑

时间:2022-10-10 03:02:27

摘要:从自贸区挂牌成立前后,外资企业始终处于观望状态。此前,多家外商机构表示,在自贸区方案尚未出台之时,难以评估其现实意义。而在自贸区有关方案出台之后,中国欧盟商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负面清单的规模过于庞大,缺乏透明度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由于目前自贸区最重要和实际的改变在于企业注册资金取消底限、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工商登记改为“先照后证”等方面,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政策,这也是自贸区吸引“抢注者”的一个主要原因。自贸区一些工商管理和投资制度的改革推行之后,企业在注册登记、经营项目过程中所要面对的行政流程大为缩减,而且,许多手续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尤其是有外资参与设立的企业,已经开始享有与内资企业几乎相同的国民待遇。相比于本土企业对上海自贸区的追捧,外资企业的态度显得格外“冷”。

事实上,上海自贸区最具开放意义的一些改革,比如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准入前国民待遇,其直接受益者正是外资企业。

从自贸区挂牌成立前后,外资企业始终处于观望状态。此前,多家外商机构表示,在自贸区方案尚未出台之时,难以评估其现实意义。而在自贸区有关方案出台之后,中国欧盟商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负面清单的规模过于庞大,缺乏透明度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尽管理解中国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但自贸区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否在外资企业中产生“化学反应”,可能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准确评估。

作为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2013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即“负面清单”于9月29日自贸区挂牌当天,由上海市政府公布。

这份清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069个小类,共列出190条管理措施,也就是说,在190个小类上,外商投资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约占17.8%。

除了对负面清单有所失望之外,记者从多个外商机构了解到,外资企业的另一个顾虑是,自贸区内金融改革的推进会达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

上一篇:追忆恩师赵成斋先生 下一篇:打造多彩有趣的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