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分析

时间:2022-10-10 02:49:40

1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并进行分析。方法 本科门诊或住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8例进行治疗后疗效分析。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综合治疗组100%,对照组89.79%。两组在总有效率比较P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名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性疾病(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反应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在20~40岁。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临床特征为: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间断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质为粘液稀便或粘液血便等,严重的病例可伴有发热、体质量下降等全身症状。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笔者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门诊或住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8例。男102例,女96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2.5岁。初发者128例,复发70例。病史10个月~15年,平均病史3.5年。将1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间断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质为粘液稀便或粘液血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结肠镜检查:病变连续性分布,肠黏膜有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下树枝状小血管模糊不清或消失,黏膜面粗糙或呈颗粒状。浅表、多发密集无规律分布,糜烂、溃疡和假肉。

1.3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炎性反应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1],排除肠结核、感染性结肠炎、阿米巴肠炎、细菌性痢疾、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及肠淋巴瘤等区别。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1.0 g口服,4次/d,症状好转后给予维持量,0.5 g/次,3次/d。培菲康胶囊2粒3次/d(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疗程8周。综合治疗组采用对照组治疗加中药灌肠:苦参、黄连、败酱草、白头翁、秦皮、广木香、槐花、赤石脂、乌梅、地榆、党参、白术、茯苓、五倍子、蒲公英、山药。浓煎至150 ml,温度35℃时,于每晚睡前排空大便,药液保留灌肠,1次/d,8周为一个疗程。

2.2 临床疗效评价[2]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有效/总例数

3 结果

经治疗一疗程后依据临床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综合治疗组10076240100

对照组9848401089.79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总有效率比较P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在我国报告病例明显增加,推算的患病率为11.6/105,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氧自由基、一氧化氮以及环氧化酶有关。病理表现为病变部位局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可向近端结肠蔓延以致遍及全结肠[3]。临床表现为间断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质为粘液稀便或粘液血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氨基水杨酸(aminosalicyfic acid)制剂临床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临床上常用的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包括的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及近年来发展的偶氮键前药奥柳氮与巴柳氮;美沙拉秦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抑制机体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局部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及抑制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等综合作用[4]。

促生态制剂的应用于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正常肠道菌群是机体的肠道重要防御系统,应用促生态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机制:益生菌在肠道中促进肠道正常肠道菌群生长,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并可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提高内源性防御屏障,有效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并且有效的与致病菌竞争性黏附与上皮细胞,促进上皮细胞分秘黏液使其在黏膜和微生物之间形成保护层[5],防止致病菌易位。

本病属中医“痢疾、泄泻”“肠风”“脏毒”等范畴,我们通过中药灌肠,方用清热解毒、敛肠止泄、理气止痛、消痈散结;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凉血化瘀、生肌收敛之剂。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较高综合治疗组100%,对照组89.79%。两组在总有效率比较P

参考文献

[1] 欧阳钦等.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5 236.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医学杂志,2001,40(2):138 141.

[3] 郑洪福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7):12.

[4] 郑家驹.氨基水杨酸盐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应用.见:胡品津.陈曼湖.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166 177.

[5] 张达荣消化系疾病与微生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37 442.

上一篇:TCD在脑血管痉挛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下一篇:胺碘酮治疗心衰伴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